NEWS / 新闻中心
聚焦银发经济|多层次养老服务潜力巨大 三种模式并行 护理费为主要利润点

三种模式下的护理费支付均与长护险紧密挂钩,因而护理内容、护理频次均受到政府部门监管。同时,因各地政府对长护险的财政扶持力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以上海为例,在《科创板日报》记者拿到的一份“上海长期护理保险服务项目”材料中明确写道,符合长护险要求的老人可享受上门护理服务,每次时长1小时;根据长护险对老人身体机能的不同评级,老人们可享受不同频次的上门护理服务,比如被评定为2-3等级的老人可享受每周3次的上门护理服务。

价格方面,若只需护理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如助浴、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人工取便术等)则每项内容每次收费60元(自费10%,长护险90%);若需要护士提供常用临床护理(如导尿、鼻饲、注射、灌肠等)则每项内容每次收费80元(自费10%,长护险90%)。

居家养老在商业上显现成效 社区养老则常见亏损

三种模式中,居家养老服务因硬件成本相对较低、服务频次多而成为商业上最成功的模式。

崔亚婕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她管理的站点共有450名员工,所在辖区(普陀区)共有7000位注册在案的老人,站点已基本满负荷运营,人效比很高。

“每天,每位护理人员基本需承接7-8单服务订单(为避免过劳,有关规定要求,每位护理员每天承接的订单数不可超过9单),一个月下来,护理人员实际到手的工资平均超过了8000元。”崔亚婕表示。

记者虽未能获得站点年盈利数据,但一份来自普陀区政府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信息介绍显示,上海福寿康普中护理站有限公司已经有能力每年为普陀区贡献千万级别税收。

机构养老模式虽然固定成本高昂,但若提高入住率便可实现盈利。

顾友建说,养老院最大的成本在于人力,其次在于房租及水电。以其负责的养老院为例,该养老院定位中高端市场,为保障日常运营,院内聘请了3名医生、3名护士、1名社工、29名执证护理人员,另有3名行政人员及若干厨师,另加上房租成本,他曾核算,当入住率达70%时可实现扭亏平衡,达75%时可实现微盈利。

目前,顾友建负责的养老院已经实现了盈利,但每花一笔钱,顾友建仍是“斤斤计较”。比如,房间的设置、公共空间的设计、人员招聘、护理人员的排班等需从“降本增效”的角度重新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