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套牢:老牌房企为何喜欢投资“养老”产品

在房企多元化的尝试中,养老地产的发展最慢。

开发商进军养老产业的逻辑,与进军教育事业、医疗事业,甚至餐饮业并无二致。利用卖房而拥有的购房者流量为入口,围绕人的日常生活各种需求,深度挖掘生意和盈利点,真正从建房卖房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

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快结尾的阶段,各级地方政府不再欢迎单纯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而支持和吸引那些带产业的项目,政府尤其欢迎产城结合、产人结合和产融结合的大健康养老产业综合体,该类项目能够为地方政府带来税收、带来就业、带来民生这种社会效益,因此康养产业综合体就越来越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欢迎。

养老地产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在地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不少开发商打着养老地产的名号拿地,却改做普通住宅或者商业地产。这种情况太多了,一百个跟政府要地做养老的有八十个是骗子。不提做养老政府不给地,说做养老政府还把地价降低,你说这多好啊!

多年以来,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产业被认为是潜藏了10万亿元市场的新风口。面临转型困惑的房地产企业从中嗅到商机,包括万科、绿地、保利、远洋等龙头在内的一众开发企业纷纷扎堆到养老产业中。但遗憾的是,不缺钱、不缺技术,也不缺政府关系的开发商们,“努力”多年,最后拿出手的却大多是一些四不像的养老项目。有的只是在住宅边上配建个医院就声称养老地产;有的则选在海南、云南等风景秀丽的地方盖个房子也叫养老地产;更有甚者,在普通住宅里安上紧急按钮和扶手就声称转型养老了。面对这些噱头十足的养老项目,有业内人士就指出,开发商只愿做做表面功夫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养老项目是赔钱的,甚至要连续赔很多年。

“现在是风口大开(指养老业),我们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都拿回来了,万科的养老学习日本模式,远洋的养老项目则选择与美国合作。但即便如此,规模上看养老项目仍然非常小。”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到底有多少老人真正因为国家的政策扶持、开发商进入养老而受益?比例很小。”

“即使在北京,养老事业发展也不大好,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养老小区很不容易。”今年80多岁,一年前入住北京怡园(楼盘资料) 光熙长者公寓的马爷爷告诉记者,之前他花了很长时间在北京的养老项目中挑选,发现有的是在郊区,医疗条件不好,也有的是自然条件优秀,但却是小产权房,而且一租就是50年,更类似于房地产的营销,却没有任何养老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