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亿养老项目暴雷背后:2.5亿人无处安放的养老焦虑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1-04-17
|
3991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位84岁、家住万年场的刘婆婆告诉金融投资报记者,最近几年,她发现养老项目就开始和投资挂钩。“我们一帮老姐妹经常约一起听川剧,打麻将,就有不少年轻人来推销,说可以既可以养老还可以投资。”
据刘婆婆表示,那些推销员将老人聚在一起,约定时间地点后,就用一俩大巴车将老人们拉到养老公寓参观。“我记得是2016年,当时把我们拉到温江一个叫康馨苑的老年公寓,我们参观了都觉得不错,后来就让我们投资,说除了每年拿利息外,想住进去还可以打折。”
没能抵挡各种热情话术,刘婆婆当场就交了2万元。“交2万,每年能拿1400元的利息,还给我发了一本居住证。只要我想去住就可以随时去,那里单间价格是每个月3280元,我去住就可以打折。”
三年后,刘婆婆连本带利收回投资。“当时我还想继续交,结果康馨苑不集资了。就又看上了另一个项目,准备交20万,但后来钱被小女儿借去买房了。”刘婆婆的语气十分遗憾。
而她还不知道,当时她看上的项目“康嘉逸居”刚刚暴雷。
此外,记者发现,上海大爱城养老项目、广西映雪堂养老项目、江西中华情养老公寓也纷纷暴雷。由此来看,金融化的养老项目已有“野蛮生长”之势。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璐在接受金融投资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项目变金融资产,就目前来看,还不算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
在刘璐看来,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商业行为将公寓销售给老年人。然而,随着金融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金融资产化项目也陆续出现。“养老项目无论从租金还是从收费情况来看,它都有现金流,所以养老项目有成为金融产品的潜力。”刘璐说到。
但问题是,不是十分普遍的养老项目金融化,一旦暴雷涉及的金额和人数均让人惊讶!中间的问题究竟在哪儿?
记者调查发现,高额分红是机构暴雷、老人受害的最大原罪。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记者以“养老院”和“非法集资”同时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找到了447篇法院裁判文书。
相关法律文书显示,养老机构大多以“高额分红利息”利诱老人,签订所谓的服务合同,但资金实际通途并没有用于相关服务上,这成为养老机构暴雷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