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改革如何走?周小川、李波、肖远企、郑秉文博鳌发声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1-04-21
|
4638 次浏览
|
分享到:
4月2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迎接老龄化社会-养老金改革”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周小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围绕养老金制度改革进行了讨论。
周小川在视频演讲中指出,中国的养老金体制和政策体系并没有自己的特长,也没有积累自己的特殊经验,做好国际经验的比较对完善我们的养老保险体系非常重要。
李波提出,要推动养老金体制向积累型改革,来有效缓解长期资本不足的问题。但从现收现付型养老金制度向积累型制度转移的难度很大,得动用一些其他资源来支持过渡期的养老金支付是最大的挑战。
肖远企则表示,当前应把不具备养老特征的大量个人资金供给转化为第三支柱的养老产品,而且我们也有这样做的基础。对于延迟退休能否解决养老金的问题,肖远企表示,“(延迟退休)能够解决一些养老金的问题,但是不可能延长退休的年龄到八九十岁。”
在郑秉文看来,养老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往积累型的方向去努力,涉及第一支柱的结构性改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体系这两个问题。“无论要解决哪个问题,都要补齐第二、第三支柱的短板,现在到补齐这些短板的时候了。”
周小川:做好国际经验的比较对完善养老保险体系非常重要
周小川在视频演讲中表示,中国的养老金体制和政策体系并没有自己的特长,也没有积累自己的特殊经验。“养老金问题是一个很长期的问题,万一有一些政策或者路径选择不对的话,后悔的时候也不能再从头做起。因此,做好国际经验的比较非常重要。”
据了解,当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可以简单概括为“三支柱”:第一支柱,政府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这是基础;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这是补充;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
“经过国际比较,总体来看,我们的养老保险第一支柱比较粗,第二支柱比较细,中间还存在着某些政策分析上的问题,激励机制也不够。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有很大的潜力,应该增强政府和财务成本支持养老金第三支柱,使得其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周小川说,希望通过做好国际比较,对政策选择、少走弯路、优化体制能够起到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