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养老金三大支柱投资路线图:一、二支柱入市空间大

“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需要市场来共担老龄社会压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能够舒缓政府财政压力,更能提高老龄人口的幸福感,这将会是支撑起养老保障的关键。”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养老金属于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第三支柱,尚处于发展初期。壮大个人养老金市场,将是对中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关键补充,是缓解国家养老金账户压力的重要渠道。

事实上,对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政府部门一直都非常关注。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十四五”规划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

谈及接下来如何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陶金认为,首先要解决个人支付的限制性因素,尤其是处理好个人养老金缴存和企业缴存社保之间的关系,以社会公平为优先考虑原则;其次,当前养老保险三支柱中,不论哪一个支柱都需要与资本市场更好衔接,以获得更稳定和更高的长期收益,保障养老资金的长期可持续性。

“当前养老目标基金试点不断扩大,运行平稳,但也发现部分养老目标基金并不受市场欢迎。”陶金进一步表示,鉴于良好的发展趋势以及日益扩大的需求,在养老目标基金的发行主体资格、产品类型等方面,都可以在试点基础上合理补充,以解决部分产品不受市场欢迎等问题。此外,由于养老金的安全性质,对发行主体和产品投资策略的宏观、微观上的监管把控必须比其他产品更加严格。

“从个人方面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是积累养老资产,而非简单的长期储蓄,需要从理念上由储蓄养老转变为投资养老,根据个人情况,既积极参与又量力而行,按照长期投资思路提高这方面的积极性。从金融机构方面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不仅是资产的保值,更重要的是资产增值,要切实做好资产配置追求长期投资收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鹏飞建议。

田利辉认为,需要加强宣传引导和监管,提示居民对于个人养老金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同时,金融机构要聚焦居民的养老保障需求,不断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

(编辑: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