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方面,《关于2019年深圳市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提及,九大类民生支出1236亿元,其中安排社会福利支出2亿元,推进老有颐养,弱有众扶。房涛指出,仅0.16%的细分投入严重不足,与庞大的养老需求难以匹配,深圳还需要进一步投入。
城市建设方面,适老化空间的打造也必不可少。马静说,深圳打造“老有颐养”,要从土地的前期空间规划上,为断崖式的老年人口的到来做好准备。商场、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中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及行动特点做出相应的设计,包括实现无障碍设计,引入急救系统等,以满足老年群体的生活及出行需求。
如何实现老有颐养?委员、专家建言献策
光明区政协常委宫相全表示,当下人们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认识还存在一些刻板印象,认为养老机构设施陈旧、服务差。但深圳当下养老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形式多元,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能够提供膳食、医疗、康复及精神慰藉等等优质服务,建议加大对养老服务的宣传力度,扭转人们的固有观念,为养老提供更多选择。
解决养老问题,不仅仅只能依靠政府,社会各界力量也十分重要。房涛建议可考虑组建深圳的养老产业发展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核心的养老服务体系。吸纳第三次财政分配,让中间的慈善力量和社会力量投入,集约要素、整合资源、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打造先行示范的深圳养老资金共享安全垫。
“智慧养老”关键词在《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中占比较重,市政协委员孙国瑜建议要在保障老人信息安全的同时,积极推进智慧养老。通过构建老年人群体大数据库,描绘用户画像,精准提供养老服务。其次,还可通过数据库对未来30-50年深圳养老的数据变化进行数据分析、科学预测,精准把握住对深圳这座城市在未来养老需求。
技术赋能居家养老,街道层面已有探索
传统居家养老有三大难:居家老人出现意外,谁来发现;居家老人多样性需求,谁来满足;陪护老人费用高,谁来帮忙解决?针对居家养老问题,福田区园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赖育明应邀出席议事厅活动,并分享了街道层面5G智慧养老的生动实践。
赖育明介绍,对于老人的多样性需求,园岭街道通过打造“街道有平台、社区有管家、小区有支部、居家有智慧”四级体系,通过5G+AI、红外感知及可穿戴设备等赋能居家养老。目前,已经有智能设备实装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市民政局:
新时代养老需要政府新作为,近期深圳将有系列新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