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北京:封闭三个月养老院“进不去”,刚需家庭很焦急

牛街民族敬老院作为条件较好的大型敬老院,之前共有224位老人在此长住,得益于良好的口碑,除了因看病等原因暂时离开敬老院,不少老人都在排着队等待进入。从春节到现在这段时间里有几位老人过世,算起来一共有十多张空床,现在仍只能空着。

“国企敬老院的情况还好,”一位院长对记者说。但对于一些入住率相对低、正在开拓市场的养老院来说,“他们可能需要支付高昂的房租、日常运营费用,日子会很艰难。”

某民办养老院院长谈到,“有些养老院自己具备不错的条件,比如有独栋小楼、小院可以用于暂时隔离,但现在也不能收新来的老人。”

有困难,换班护工出不来进不去

除了新入院,一些老人想要换养老院也无法实现,“有一位老人向我们求助,他本来住在一所口碑不错的养老院,但疫情期间缺乏人手,让他觉得不满意。”诸葛龙鹏说。他挺同情养老院的情况,“平时的条件相当不错,只是在疫情期间养老院封闭,让回城完成隔离的工作人员,也无法投入一线工作。”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养老院方面的证实,“我是从大年二十七到现在,一直在院里工作,没出去过半步。”牛街敬老院护理部主任王雅杰说。

另一家养老院的院长介绍,由于长时间工作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不能见男女朋友,不能回去看望自家老人,一些护工也有了情绪。”这种情绪与老人的情绪会形成恶性循环,对养老院内的氛围有着明显不利的影响。作为管理者,也只能通过提供更多娱乐器材甚至零食来缓解。

养老院的“兴趣班”也因此受到影响。本来会有一些社会工作者定期来养老院,为老人们开设兴趣班如书法、绘画等,他们来不了,老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又受到“避免聚集”要求的影响少了很多,同样影响情绪。

一位养老院管理者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某老人家里打算出售一处房产,已经找好买主。房产证上是老人的名字,便需要老人本人到房产交易所办理一些手续。家属与养老院多次交涉,也咨询了民政部门,始终“躲不开隔离”。好在最终房产交易所工作人员颇为理解,带着相关手续文件,亲自来到了养老院门口,完成了一些并不复杂的手续。

“一开始为了避免接触,我们什么活动都不敢组织。现在情况好一些了,也不能让老人一直在屋子里闷着,我们就组织老人在院子里,保持着距离做做广播操。”王雅杰说。这和一些身体状况好的老人平时可以遛弯甚至逛逛超市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有期待,需求已被关注情况正在反馈

老人们也会遇到不得不离开养老院的情况,即:看病。疫情防控期间,一旦走出养老院,必须接受14天隔离才能返回。位于天通苑的华方经典养老中心,是西城区多家养老院用于老人因看病、回家过年等原因,临时离开养老院后、返回之前的隔离点。记者以市民身份向这家养老院咨询,对方表示已有不少老人在这里经历隔离后返回西城区的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