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泗洪县,渔民集中搬迁上岸后形成的新型农村社区。图/新华社
近日,住建部和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每个城市选取3—5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试点任务包括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
2010年,吴良镛院士提出完整社区的概念,认为社区的内涵丰富,不只是住房空间。近些年,厦门、沈阳、上海等城市对完整社区进行了探索。今年初,住建部办公厅印发《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认为完整社区是居民生活、社会治理和城市结构的基本单元。
完整社区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必不可少的各类设施、空间和服务的居住社区,居民有较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具体来说,完整社区包括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以及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六大方面。
提高生活品质的关键承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而社区则是其关键承载。之所以推动完整社区,就在于当前不少城市的社区还不完整,在一些关键设施和核心功能方面甚至是残缺不全的。
比如,一些社区的容积率达不到要求,居住人口密度大,物业管理跟不上,同居民需求的差距较大。这同我国城镇化进程速度快和前期投入不足有很大关系,也意味着社区有不少欠账和短板需要补。
试点建设完整社区,加快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将公共服务概念进一步延伸,不仅包括基本公共服务,还涉及非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完整社区特别强调“一老一幼”设施建设,通过丰富社区服务来满足居民需求。
以托儿所、幼儿园等为例,将为生育政策提供托举,引导更多育龄妇女生育,并加快打造儿童友好型社区。再以社区助餐为例,独居老人和失能老人的吃饭问题突出,配建食堂、家政服务网点等服务设施,对于老年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大有裨益。与此同时,健身休闲、自习阅读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设施服务配备,也会为社区吸引更多年轻人,构建青年发展型城市。
青岛莱西市一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与老人拉家常。图/新华社
解决“最后一百米”问题
如果说建设一刻钟服务圈是“最后一公里”,那么建设完整社区则是“最后一百米”的问题,而二者之间也有很强的联动潜力。《通知》提出,要将邻近的完整社区统筹为活力街区,配建教育、养老、医疗设施,与15分钟生活圈相衔接,使街道和社区两级公共服务衔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