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方携手、多元探索打通医疗和养老 让老人暮年无忧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2-11-17
|
2027 次浏览
|
分享到:
静安区将率先创新开展“五床联动”医养融合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进一步打通医疗和养老的融合通道。 静安区新闻办供图
中新网上海11月17日电 (记者 陈静)随着上海老龄化不断加深,养老压力不断增大。当下,居家养老仍是不少老人的第一选择。开设家庭养老床位、开展“多床联动”、“一键通紧急呼叫设备”、让“床位跟着长者走”、提供医养结合“组团式服务”……政府、医疗机构和企业在满足老人需求,实现医养结合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老人,尤其是高龄、孱弱者获得了更多专业照护,其家人的压力得到一定缓解。
记者17日走访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该区家庭养老床位(简称:“家床”)试点已实现街镇全覆盖。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有不同的医疗服务等需求,该区将率先创新开展“五床联动”医养融合型居家和社区养老模式,进一步打通医疗和养老的融合通道。
在这种模式之下,区域医疗共同体和养老机构功能社区协同,有机链接区域医疗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机构,重塑治疗、康复、老年护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五种类型床位功能,从而打通家庭养老床位、养老机构床位、家庭病床、老年护理病床和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病床之间的服务转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据介绍,这种创新模式可以实现服务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市场化,最终实现老年人有序分级诊疗、康复和养老“闭环”。
据悉,此前,一些试点单位已初步实现了“三床联动”。在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针对急、危、重症住养老人,该中心与区域医疗中心、养老机构间建立医养联合体,协作开展“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医疗,尝试家庭病床-护理病床-安宁疗护病床“三床联动”模式。老人病情稳定时,采用在养老机构建立家庭病床模式,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提供医疗服务;病情变化时,老人可被转诊至医疗机构护理病床,接受严密观察和积极治疗,病情稳定后再回转至养老机构;病情处于终末期无法逆转的老人,将被转诊至安宁疗护病房接受舒缓疗护。
如何将各类养老服务资源集中引入家庭,让老人可以在家里“呼叫”养老机构一系列专业个性化服务,好比当下流行的“外卖”服务?政府部门动足脑筋。静安区方面告诉记者,今后,相关部门将为所有签约“家床”服务的老人安装“一键通紧急呼叫设备”,7*24小时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一键预约挂号、一键叫车等服务,所有设备均链接到区家庭养老床位服务管理平台,助力全天候智能无感监测老人居家动态。该区民政局出台了家庭养老床位服务适老化改造、智能化设备和上门照护服务指导“清单”,列出了七大类66项上门服务,包含慢病管理、认知障碍康复、家庭照护能力提升、社工介入等,填补长护险和居家养老服务盲区和空白的同时,探索拟订了相关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