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督查激励地市典型经验做法介绍(七)——广州市
来源:
|
作者:知护养老
|
发布时间: 2022-11-18
|
2997 次浏览
|
分享到:
健全全市统一的老年人照护需求综合评估制度,评估结果民政、卫健、医保、残联等部门共享互认。面向全体老年人提供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证的基本养老服务,优先保障低保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经济困难家庭中的孤寡、失能、重残、高龄等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精准厘清服务清单。以失能照护为主要内容,涵盖全体老年人供需对接、服务供给、服务保障、医养康养、权益维护等5大类24项基本养老服务,全部由财政负担或资助,明确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保障标准、服务要求、责任主体、申请流程,并逐年动态调整。每个街镇配备养老管理员,依托颐康中心设置养老服务向导,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养老管家服务。精准增加服务供给。实施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78个覆盖全市街镇。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设立家庭养老床位1.6万户,对1.7万户老年人家庭、77个居住区开展适老化改造,加装电梯1.2万多部,开展助餐配餐、医养康养、家政养老“3+X”创新,建成长者饭堂1092个,为44.5万失能、高龄等老年人提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
三、聚焦解决“在哪养”问题,不断优化基本养老设施规划布局。一是规划保障养老设施用地。编制养老服务机构布局规划和城市更新养老设施布点规划,确保人均用地不少于0.25平方米,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基本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用地,在划拨用地决定书或出让合同中约定普惠型收费标准。二是制定配建养老设施标准。出台《广州市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十条措施》,从规划、建设、验收、移交和使用管理等全过程、全链条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行再强化,新建居住区以每百户不低于25平方米的标准配建,配套设施达标率达到100%;旧城区和已建住宅区按每百户不低于15平方米的标准逐步补足。三是盘活闲置物业用于养老。优化既有房屋举办养老设施消防审验等手续。对利用闲置国有企业物业和公有房产开展养老服务的,实行租金优惠、延长租期、优先续租等政策,租赁期限最长二十年,租金按市场租金参考价或者评估价的50%或75%计收。目前全市用于养老服务的国有企业物业超过18万平方米。四是织密织牢养老设施网络。建立以公办和嵌入式普惠型民办养老机构为支点、居家和社区为主阵地的养老设施体系,建成4000多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护理型床位占比超80%。
广州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修编(2019-2025年)四、聚焦解决“谁来养”问题,有效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