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银行理财子公司“抢滩”个人养老金“蓝海” 构建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银行理财子公司而言,主要的挑战来自随着管理规模的持续扩围,如何持续保持产品低回撤和高收益的均衡,背后需要理财子公司加大投研力度,持续跑赢竞品、跑赢市场。

“目前养老理财产品主要有几方面不足:一是发行规模和产品质量有待提升;二是产品同质化问题逐渐显现;三是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四是养老金融教育渠道相对狭窄和单一。”普益标准研究员王杰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理财子公司应努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一方面,理财子公司在开发和设计养老理财产品时,应更多关注和考虑居民的实际养老需求,在投资期限、流动性支持、风险保障、投资策略等方面寻求更多创新,增加多样化产品供给,完善养老投教体系,针对性解决客户的疑虑与痛点;另一方面,理财子公司应持续提升自身投研能力,适当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在回撤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养老理财产品的收益,建立和巩固优势。

《暂行办法》给养老理财创新

指明了发展方向

《暂行办法》的推出,是金融监管部门为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养老金改革释放出的明确信号,也为下一阶段养老理财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

光大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在个人账户制下,商业银行作为可开立资金账户的唯一机构,掌握了资金入口。同时,借助多元化的综合业务布局,还可同时涉及个人养老金产品发行、销售、咨询、托管、给付等多重角色,提供“一站式”养老金融服务。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望从中收贡献、存款沉淀、托管规模等多重维度利好大中型商业银行。

在王一峰看来,现阶段主流养老金融产品中,银行发行产品接受度更高。对比目前第三支柱潜在的个人养老金融产品,养老理财具有较强竞争力,有望成为理财子公司获取长期资金来源的重要突破口。

薛洪言指出,相较于一般理财产品,现阶段试点期的养老理财产品收益率基准普遍在5%至8%之间,对投资者具有较高的吸引力。当前,个人养老金可投资产品包括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基金、养老保险等产品,从产品综合竞争力上看,养老理财产品兼具安全性与收益性,更易受到投资者青睐,预计将率先从个人养老金业务中受益。

未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如何将进一步布局养老市场。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记者表示,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应着眼于养老市场长远发展,努力抓住资管、存款、托管等直接业务机会,挖掘账户、发卡、结算等间接业务机会。从组织架构看,有条件的银行可设立养老金融事业部或专门组建养老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如设立养老金管理公司,以增强养老领域金融服务能力。除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外,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也应积极探索个人养老金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