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宁波:多方发力破解养老服务难题

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却非常紧缺,养老机构普遍存在招不到人和留不住人的情况。

据了解,目前宁波养老行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约50岁,学历大多在初中及以下。以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养老服务专业为例,今年该专业有678名毕业生,而且留在宁波并且从事养老工作的人员比例也不高。

在询问会上,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毛才盛表示,目前宁波开设养老服务专业的学校已经增加到三所中职和一所高职学校,养老专业方向的学生有1676人,另外宁波有护理专业的学生近2500人。同时,宁波大学等高校也可以设置养老服务本科专业,到2025年每年能够为养老机构提供500名毕业生。

宁波将加大对从业人员养老服务技能的培训力度。今年开始,宁波启动了“一老一小”照护人员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6400名照护人员,其中1000名是养老护理人员。

在宁波市社会福利院,持证护理员就达212人,在院工作最长的已有21个年头。2021年,已有5位表现突出的普通护理员晋升为班长。

医护康养一体化怎么发展

宁波有重度失能老人2.9万人。然而,根据宁波人大的问卷调查,因对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性存在担忧,超半数家庭不愿将老人送到养老机构。

为此,宁波尝试探索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模式。在鄞州区,钱湖医院多年前就探索医养结合。“起初,我们推出80张医养结合床位,收治各种伴发多种疾病、大医院又无法长期收治的老年患者。”鄞州区钱湖医院院长胡勤勇说,如今,医养结合床位已从最初的80张增至200张,却常年满员,需要预约排队才能入住。

值得一提的是,钱湖医院的养老病房并不提供单纯养老服务,而是收治一些需要继续治疗或进一步康复的老年患者,将不同疾病的老年人收治在不同病区。

同样,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也陆续和当地8家养老机构签约,将康复专科护士常年派驻到养老院工作,将三甲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资源下沉到养老机构,探索“医护康养”四位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取得不错的效果。

据了解,在宁波264家养老机构中,内设医疗卫生机构的仅32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仅39家,取得医保定点资格的仅22家,医养结合资源配置率仍然偏低。

“我们正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市、县、镇、村四级网络。”宁波市卫健委副主任史国建表示,下一步还要在现有的医养结合型养老院中继续开设医务室或诊所,加强日常健康管理和定期健康体检,让更多老年人共享医养结合的成果。

原标题:《宁波:多方发力破解养老服务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