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中国养老前景调查:进行养老储蓄的平均年龄降了三岁播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11月15日,富达国际与蚂蚁财富发布2022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在第三支柱发展进一步提速的背景下,受访者开始进行养老储蓄的平均年龄显著下降,从 38岁提前到了35岁。同时,养老储蓄占收入的比例达到27%,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



《报告》的发布适逢中国个人养老金时代的到来。11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五个部门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个人可以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如果一定要有一个竞争关系的话,我更愿意说我们是一个合作的关系,因为我们看在国外很多老龄化已经较严重的市场,包括在第三支柱已经发展很完善的一些市场中,并非仅有一种产品就可以解决所有养老金的问题,而是通过多类产品进行投资组合的方式,帮助大家进行养老储备。”对于不同养老金融产品之间的关系,富达国际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丛黎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



养老规划意识提升



据了解,富达国际与蚂蚁财富已经连续五年开展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表示,回顾过往五年,自身收入不足、开销较大一直被受访者看作进行养老投资的最大阻碍,今年仍有一半的受访者对此表示认同。通过制度建设、税收优惠和投资者教育等手段继续提升养老规划意识,鼓励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进行可持续的养老储备仍不可或缺。



今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民众的观念开始从储蓄养老逐渐向投资养老转变。认同长期投资理念并将其作为养老首选投资方式的受访者比例从去年的10%上升至15%。



但随着调查将视野转向养老金提取和再投资,《报告》显示人们并未将养老储备看作一个跨越全生命周期的持续过程,对退休后养老投资的认识普遍不足。超半数受访者表示他们对退休后如何投资不甚了解。近六成表示他们会将基本养老保险和现金存款作为退休后的首要收入来源,仅少数选择继续主动投资。



考虑到养老的长期性,是不是只能选择低风险的产品?丛黎对记者表示,今年的《报告》之所以提到可持续性养老,包括退休后养老的概念,我们一直希望贯彻的观点是,养老并不只阶段性的一件事,而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过程。就全生命周期而言,特别是年轻一代在做养老储备时,他们其实离退休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大家意识上认为买所谓的低风险产品更保险的话,其实这些年轻一代或中年一代无法对抗通胀,也不会真正赢得养老长期投资带来的益处。



因此,丛黎不认为低风险的产品就一定受欢迎,而是提倡首先要了解个人的风险偏好,处在什么年龄阶段,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做选择。对很多年轻一代,建议选择比如养老基金这种风险可能相较其他几类产品高一些、但收益同样也会高一些的产品;而在临近退休时,其风险偏好确实较低,可以选择养老保险或养老储蓄产品,这种方式对风险偏好较低的人群较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