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可忻老师面对癌症选择了不做化疗、不动手术,赶在死神之前,抓紧时间完成未竟梦想,亲自打点身后事,并自己组织完成了人生自传《我的深情为你守候》。在他们看来,人之“幸福”不仅是身体的健康,更是在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中感到生存的意义而产生的精神充实和愉悦。
“改变中国老人对生命的态度,让生命的旅程流光溢彩”是泰康之家不变的初心和使命,这句话不仅在钱理群教授身上得到了很好诠释,同样在金和增阿姨身上也得到了印证。现年85岁的金阿姨,女儿在马航MH370事件中“失踪”,内心伤痛的她为了换个环境搬进燕园,不想在燕园遇到了许多曾经的旧相识,在新的大家庭中逐渐解开了心结,积极勇敢面对新生活。

酷爱音乐并乐于分享的金阿姨来到社区之后,发现燕园具有很好的硬件设施,于是自发组织了《古典音乐欣赏》的课程,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用音乐疗愈了自己,也感染了大家。“汉字中,我最喜欢‘乐’字,因为它同时包含‘快乐’和‘音乐’两种含义,而这两者都是我需要和追求的,所以我在燕园做了音乐会,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我很感谢燕园,让我重新走了出来。”

92岁高龄的钮薇娜阿姨一生从事建筑研究工作,但古诗词一直是她的兴趣爱好。来到燕园之后,除了积极参加乐泰学院里的诗词课,钮阿姨还自己钻研开发了一套《读宋词》的课程,现在已经成为乐泰学院资深“讲师”。作为一名理科生,谦虚的钮阿姨称 “自己在文学方面其实功底很薄弱,准备这个课程完全出于兴趣爱好,做了很多功课,也下了不少傻功夫。” 钮阿姨说,燕园是一个大家庭,在这样文化养老、艺术养老的浓厚氛围中,感到自己都逆生长了。
在今年3月份疫情期间,与时俱进的钮阿姨化身“网红主播”,通过“云”讲解《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烈追捧。
王鼎盛院士:养老安排要趁早,五年规划不能少
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一书里曾写道:“我们终于迈进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他们的工作不是以安全的名义限制人们的选择,而是以过有价值生活的名义扩大选择的范围。”作为《最好的告别》一书的坚实拥趸者,中科院王鼎盛院士在入住燕园之后最大的感悟就是:养老安排要趁早,五年规划不能少。

其实,在最终选择泰康之家·燕园之前,王鼎盛院士已经考察过三个养老机构。而“钟情”燕园的原因,他总结了五点:第一,生活负担小;第二,医疗保障好;第三,社区环境好;第四,适老活动多;第五,朋友社交广。王叔叔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天晚上十点多了,公寓冰箱突然坏了,王叔叔便给管家打了个电话,不到十分钟维修部便派人上来查看,二话没说立马给重新换了一台新冰箱,这种服务意识和响应度在之前体验过的养老机构里是从来没有过的,更加坚定了王叔叔选择燕园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