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北大教授钱理群谈养老:如何有尊严地走完这一生

王鼎盛叔叔老两口在五年前就入住了燕园,但因为当时没有完全退休,于是他每周两天去单位上班,其余时间回燕园生活。“我去年2月份退的休,3月便卖了自己的房子,以后便死心塌地在燕园养老了。” 王鼎盛叔叔说,如今已经在燕园度过了五年,他和老伴已经做好了在燕园养老的下一个“五年规划”。接下来,他要跟社区里的“智者”们好好学习如何安排自己的幸福晚年生活,让养老生活更有质量和活力。

王鼎盛叔叔非常认可陈东升董事长的“健康、长寿、富足”的理念,他说,“躺在床上的‘长寿’没有任何意义,有尊严的生活才能叫做真正的长寿。我觉得,养老规划一定要趁早,只有早点来,才能早适应,只有早适应,才能早享受。”


 



跟王叔叔一样,作为泰康之家·燕园的首批居民,今年已经是陈宜元叔叔在燕园生活的第五个年头。工科男出身的他用“三好”和“三心”来评价燕园: 环境好、服务好、生活好,住得开心、舒心、安心。来到燕园后,陈叔叔不仅加入了俄文歌曲社,和燕园友邻们齐歌唱、乐陶陶,还化身乐泰学院的“航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系列趣味横生的“航天课”。燕园的多彩生活,让陈叔叔倍感充实,变得愈发开朗活泼,更是解锁了不同以往的人生新体验。

泰康居民:长寿时代价值再创造

随着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的持续下降,预期寿命延长,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进入长寿时代。人口结构将从金字塔结构转向柱状结构,高峰平台期老龄人口占比超过1/4。而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延长,退休后可能还会生活3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占整个生命周期的1/3以上。如何重新规划和安排长寿时代个体全生命周期,不仅是个人所面对的的难题,也是对全社会的挑战。

从2015年的100余居民,到今天的约1500位老人,平均年龄高达80.4岁,95岁以上老人24位,最年长者已经102岁,可谓是当之无愧的“长寿社区”。 五年发展历程里,泰康之家·燕园初心不改,致力于改变中国老人的生活方式,通过创新的文化养老、艺术养老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居民共生共建共享的文化生态,帮助社区长辈们消除孤独感,具备安全感,享受快乐感。

“空中燕园”长寿时代论坛是泰康之家打造的又一档银发智慧类IP节目,旨在为社区的“智者”长辈提供一个发挥“智慧”余热的开放平台,站在长者的视角,探讨长寿时代下的养老哲学,共同推动整个社会的养老文化建设,为社会创造新价值。“长辈们在泰康之家拥有丰富的晚年生活和人生的价值,并与更多人分享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这其实就是价值的再创造,就是我们所提出的长寿经济!”陈东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