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还提出各地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
以江苏为例,是国内较早步入老龄化、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
《老龄文明蓝皮书(2022)》指出,截至2021年底,江苏常住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883.68万人,占比达22.15%,高出全国平均3.25个百分点。2022年起,每年江苏约有150万人进入老年期,预计2026年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30%。
随着空巢问题凸显、城乡区域不平衡问题加剧,农村人口平均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5个百分点以上。这使江苏的养老服务、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和家庭供养压力增加。

△ 图源:图虫创意
在此背景之下,去年6月,江苏民政厅等12部门联合出台《江苏省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4)》持续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努力让老年人享有“身边、家边、周边”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目前,江苏已建成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探视、紧急救助等功能的城市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237个,能够较好解决周边3个至4个社区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
与此同时,江苏持续推动农村养老服务发展,实现18.2万农村特困老年人应养尽养,基本生活标准达到每人每年13825元。对高龄、独居、空巢、失能的农村留守老年人,实现定期探访关爱制度全覆盖。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在税费、用房、水电气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从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省份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的具体举措可以看到,未来养老的发展方向,是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要同步发展。不仅要满足和保障最基本的养老需求,同时也需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所需求的品质养老服务。
记者丨阿力米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