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这届老年人,扎堆旅居养老

抱团养老、旅居养老,是大胆且美好的尝试,但也需谨慎应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01

本想“歇一歇”

结果当起了“大家长”

2018年,王姐决定从东北老家来到西双版纳长期旅居,此前她做过小生意,揽过工程,“忙活了一辈子,到老了就想找风景好的地方歇一歇”。

到了2021年,这是王姐来到西双版纳长期旅居的第4年,她发现,和自己一样退休后来这个堪称“天然氧吧”的旅游胜地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而且“不是几天的旅行团来了就走,一呆就是几个月”,王姐索性把自家的房子改成民宿出租。

后来,由于一住几个月的客人们吃不惯“傣味饭菜”,这让王姐不得不在住宿之外,开始提供“就餐服务”,而随着客人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老人来到王姐的民宿。

“一晃眼,就变成近百个老人一起搭伙旅居养老了。”王姐告诉燃次元,“客人们虽然互不相识,但是一起亲亲热热,一起出去旅游有人给拍照,围坐一个桌子吃饭”,甚至有时王姐忙不过来,客人会“轻车熟路”帮着打扫卫生,“包饺子、包馄饨”,像个“温暖的大家庭”。

图/在王姐民宿里的旅客们 来源/王姐提供

茹姐也在旅居养老时,被“种草”了旅居养老模式,并顺势开起了旅居养老基地。

2020年,国内旅游业务停滞,有十几年“老经验”的旅游领队茹姐也“一下子没了工作”,而正碰上退休节点,“跑惯了”的茹姐并不想遵循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待在家里人总懒得动,还不如多去外面看看,欣赏美景,放松心情。”

因此,2021年,茹姐在同是旅游从业者东哥的旅居养老基地里,一呆就是四个多月,这段经历让茹姐意识到,退休之后的老年群体,相比起快节奏的打卡式旅游,更想要深层次的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特色文化,而且这种旅居“一定不是工业化的,而是充满温暖家庭感的”。

最终,“旅居式的抱团养老一定会成为趋势”,凭借旅游业培养出的敏锐“嗅觉”,2021年11月,在朋友的邀请下,茹姐创建了“幸福旅居”品牌,在云南省大范围寻找闲置的民宿进行长期合作。

从2021年至今,茹姐的旅居养老基地,已经入驻了近万名老人,“我们这里年纪最大的旅居者是89岁,2023年,还有不少爷爷奶奶带着几周岁大的孙子一起旅居。”

在旅居养老民宿里,老人们不用做饭,以茹姐在普者黑的养老基地为例,“一个月2680元,不仅包含一日三餐,还包括了水电费、网费等杂费,平均下来一天只需89.9元”。

“对于在家庭里操劳了一辈子的老人而言,我觉得这就像一场解放双手的革命。”茹姐表示。而在王姐的客栈内,2400-2600元/月,就能享受到至少8-10种花样的早餐,午餐是营养均衡的四菜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