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居家养老如何更好?完善服务、智能养老让老人安心
养老服务是社会高度关注的服务之一,北京市民政局调查显示,北京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为提升居家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近段时间,北京正在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涵盖养老助餐服务供给、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养老服务人才建设等内容。目前,北京市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如何?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在居家养老的服务项目中,助餐服务是重中之重。朝阳区十里堡东里社区的养老服务驿站可以为老年人提供餐食,记者在这里看到,上午10点多,已经有不少老人在等候购买午饭。
社区居民张维英:离家近,吃得也顺口,价钱还可以,反正比外边要便宜,它因为是照顾老人,所以它味道也都是偏向老人,少油少盐。
这家养老助餐点每天基本要为周边100多户老年人提供午餐,普通餐食价格在每餐15元左右,精品小炒价格在30元左右。
社区居民 李书华:一个荤一个素,买一盒饭,还买一个包子,花十四块钱,我晚上还吃,吃两顿。
截至目前,北京在全市布设了1476家养老助餐点,并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来降低助餐点运营成本。在这家养老助餐点,每接待一位持有养老助残卡就餐的老年人,每天就可获得3元补贴。但因为整体定价不高,包括这里在内的很多单体助餐点仍然面临经营困难的问题。
朝阳区十里堡东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站长闫庆霞:不说盈利,光说收支平衡这块就有点困难,现在夏天属于旺季了,流水可能就一个月在五六万元,食材的成本会占一半。加上三个后厨的工作人员,加上水电,基本上就是将能覆盖那些成本。
为了进一步助推养老服务建设,北京市民政局计划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体,通过拓展养老助餐点的服务功能、完善养老助餐补助制度等举措,保障养老助餐点可持续运营,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的居家养老服务。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整合现有的驿站资源,推动建设我们养老服务的综合体面向老年人,也面向社会其他群体的社区助餐服务,同时提供多功能的服务,比如说助浴、助洁、助行、助医的服务,还比如说让我们老年人享有一个社区活动的场所,比如老年学堂等等的服务,把这些服务整合到综合体里面来,确保我们养老服务的市场主体能够可持续运营。
建设上门助老“管家式服务”网络
除了餐食服务,上门照护对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也很重要。北京市虽然一直有上门服务机制,但目前缺口较大,不少老年人还很难享受到全面的日常照料。
苗兰香今年53岁,一年多前,她开始从事为老年人上门服务的工作。这天她要去照顾盲人夫妇李雪梅,这对夫妻俩都已经79岁,子女也不在身边。
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综合示范中心护理员苗兰香:我们定期每个月上门为他们做理发、保洁、修脚,这些都有我们现在还在逐步扩大我们的业务范围,争取把老人的日常需求都覆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