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孙毅 魏婧
您的需求,社会机构也知道
在社区里调研,常常能感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易,几十栋楼、上百名需要照顾的困境老人,光靠社区显然很吃力。这时候,就需要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基金会出场。社区和社会机构相互协作,困境老人的生活质量得以稳步提升。
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
集体生日会,重现美好旧时光
“叔叔,您当个代表,来吹蜡烛吧。”“阿姨,您尝尝,这是专门为老年人准备的,无糖蛋糕。”
10月9日下午,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组织一场专门为老年人准备的集体生日会,在紫萝园社区105号院活动室热闹上演。生日会以“情暖夕阳、与国同庆”为主题,十数位老人参与,有空巢老人、有失独老人,也有家庭美满的普通老人。
“我们期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慰藉困境老人,但又不想去‘定义’他们,不想让他们觉得自己特殊。所以,就把困境老人和普通老人,都叫来,大家一起联欢。”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谷金山告诉记者,这场集体生日会,由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联合朝阳区东风乡政府、紫萝园社区和北京同福安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共同举办。
北京扶老助残基金会是具备为老年人及残疾人提供担保和委托服务、以及健康管理、心理咨询、情感关怀等服务的公募基金会,多年来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合作,走进社区开展扶老助残相关的公益活动。该基金会微基金主任李孟介绍,基金会负责搭建公益服务平台,整合社会资源,助力社会服务机构在社区开展服务老残群体的相关活动。
经常参加这类集体活动的翟来英阿姨,特意选了一身鲜艳的衣服,戴上紫红的围巾,在会场非常亮眼。生日会的“你好旧时光”环节,很多老人都追忆起青葱岁月,有些还唱起当年的老歌。翟阿姨静静地听着,微笑鼓掌。
“嗨,要不是这两天嗓子不行,我高低也吼两嗓子,哈哈。”
在她乐观、积极、散发着活力的外表下,也有陷入过苦闷的内心。翟阿姨今年69岁,老伴儿刚动完大手术。儿子罹患脑梗死,自理能力受影响。她独自一人,需要照顾两个人。
“有时候,真想痛痛快快大哭一场。”但翟阿姨坚强地挺住了。她既是关怀对象,又时刻在帮助别人。她是共产党员、是志愿者、是楼长,109号楼很多老人的依靠。“像今天这样的活动,我号召大家,能出得了门的,就多参加,对老年人身心都有帮助。出不了门的,咱就上门。尤其咱们这一片,空巢老人特别多,子女不在身边。我说,咱们这个岁数,算年轻一点儿的,就创造机会多陪陪他们。”
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
每户评估,对接需求整合资源
63岁的王阿姨(化名),去年被确诊为肝癌,老伴还因肠梗阻做了手术。儿子患有精神残疾,被列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两口十分忧心自身养老和儿子的托养问题,“我俩要是不在了,谁能照顾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