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11月3日,富达基金联合中信银行和华夏基金发布2023年的《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今年的受访者认为,退休前需要攒够平均235.6万元方能在退休后满足养老需求,而2022年这一平均数据为281.2万元。
《报告》显示,结合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受访者平均每月养老储蓄1711元,假设居民仅依靠每月养老储蓄实现养老财富储备目标,对于有养老规划且已实施的人群,要实现养老目标则需要115年。
所以,仅依靠养老储蓄要过上满意的退休生活,绝无可能。
富达基金在美国、欧洲、日本等海外市场多年的观察、调研和分析显示,以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开展养老规划,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进行养老资产配置,是投资者进行养老储备的有效方式。纵观不同人生阶段的财务状况,养老资产配置需求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资本成长期、资本保值期及资本支付期。
投资人从开始养老储蓄到临近退休,大约有20-25年的时间,以养老财富积累为主要任务;资本保值期在退休前10年左右,以保护养老财产不出现太大亏损为投资目标;而第三阶段为退休后的资本支付期,约有25-35年时间,该阶段的投资工具需匹配现金流支出的安排,以保障良好的养老体验感。
在中国,《报告》调研发现,21%的Z世代(18-35岁)已实施养老规划,这一数据在中生代(男35-54岁,女35-49岁)、新老人(男55-64岁,女50-59岁)、银发族(男≥65岁,女≥60岁)分别为39%、40%和34%。
资料来源:2023年《中国居民养老财富管理发展报告》
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美国采用“自愿制”个人养老金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企业为员工设立个人账户,由员工主动存入资金,企业根据一定比例配缴同时提供一篮子基金产品供个人选择,盈亏自负。这个账户并非强制储蓄,也不固定投资行为,但可以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全美退休金账户的总资产比2023年第一季度增加3.1%,达到36.7万亿美金。养老金资产占美国家庭部门的资产的比重大概是31%。
与海外发达市场不同的是,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尚未健全,中国养老金主要依靠第一支柱,个人养老产品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绝大多数人需要严肃面对如何安度晚年的难题。
据人社部、全国社保基金数据,截至2022年末,我国养老金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5亿人,规模为7.4万亿元,占比59.71%;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参保人数7200万人,年金总规模为4.98万亿元(其中企业年金规模约2.87万亿,职业年金2.11万亿),占比40.18%;第三支柱商业养老保险缴费人数613万人,规模为142亿元,占比仅为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