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发展养老金融 拓展康养产业
改进传统服务的同时,信息化应用也进行适老优化。考虑到文本阅读的便捷性、舒适度,中国人寿寿险APP“尊老模式”注册登录页面字号可调节,首页字体自动放大,并用图形化语言代替一些繁琐的文字,方便老年人阅读;APP专门推出语音登录验证方式,解决老年用户“阅读难”“看不清”等问题,并设置多种登录验证方式供老年人灵活选择,步骤少、速度快、更安全。
在产品方面,中国人寿结合大数据分析,不断探索定制化产品,研发推出适合老年人的保险产品。2023年9月17日,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国寿健投公司联合远盟卓康医院共同研发国内首款“关爱脑健康”阿尔茨海默病专病保险产品,提供评估检测、病情干预、住院护理、住院费用风险保障等一揽子“保险+健康服务”解决方案,为相关人群补上保障短板。
此外,中国人寿各级分支机构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金融消费者教育宣传,积极帮助老年人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引导老年人理性金融消费,保障好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丰富产业生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养老不只要做好“钱袋子”的储备,更要能获得优质服务。为更好满足多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需求,中国人寿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在广东深圳探索推出普惠型、嵌入式的连锁社区养老项目,为项目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全日托养、短期托养、日间照料、上门照护、康复护理、社区饭堂、公益文化活动等服务,让养老不离社区、不离家。
“母亲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我们自己护理有点力不从心。社区附近的国寿悠享家为母亲制定了个性化照顾方案,护理人员主动增加陪护时长,悉心照料,现在母亲能进行简单对话,早上还可以和别的老人一起做早操,我们很欣慰……”家住深圳的徐女士说。
“通过这种服务模式,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到更专业的照护,也方便子女探望,晚年生活更幸福、安心。”国寿社区健康养老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大为说,“嵌入式社区养老模式秉持‘广覆盖’‘保基本’理念,成为金融机构支持普惠养老事业的有益探索。”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一招,也是社会保险体系补短板的重大制度安排。中国人寿积极参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搭建服务体系全面、专业能力过硬、业务品质良好、监管评价规范的业务经营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程度失能人员定制护理服务包和护理计划,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督导,全面量化考核,促进长护险更好发挥提升失能人员生活质量作用。据悉,中国人寿在40个城市开展60个长期护理保险项目,覆盖330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