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有人照护、有人做伴、还有家的感觉,是许多老年人期待的晚年生活。但是,很多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长期住院不现实,回家照护压力大,社区能否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近年来,全国多地着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以家为圆心,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内享受养老服务。这些服务包括哪些项目?什么样的人能够享受?费用怎么样?
北京:家门口的“托老所”
就近安老
近年来,全国多地着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但是社区能够提供长期照护的机构相对较少,无法缓解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家庭负担。北京市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嵌入社区的老年护理中心、安宁疗护病房,探索就近安老。
赵国越的父亲今年83岁,多年前查出肺癌晚期,前不久又因为脑部神经压迫送进了朝阳医院急诊。经过抢救,老人脱离了生命危险,三甲医院不能长期占床位,但是出院回家,赵国越又感觉照顾的压力巨大。经过转诊,赵国越的父亲住进了所在社区的老年护理中心。
北京市嵌入社区的老年护理中心是依托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建设,收治的患者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辖区内的慢性病急性期的老年人;另一类就是从上级医院治疗出院,但是仍然需要专业治疗的老年人。在老年护理中心,不仅能提供照护、诊疗、康复等服务,今年还探索性的将安宁疗护服务融入其中。
赵国越的父亲虽然暂时脱离生命危险,但是因为已经进入癌症末期,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医生和赵国越召开了家庭会议,为老人安排了安宁疗护相关服务。
北京市民 赵国越:安宁疗护团队比较了解我们大多数家属的需求,相对来讲让他无痛度过这段时间。医生给我们的建议也是,周围也可以挂一些小孙子的照片,我觉得这个确实是我们有能力做,但是我想不到的事情。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已培训4000名安宁疗护骨干医护人员,全国设有安宁疗护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超4000家,“十四五”期间将至少培训5000名安宁疗护医护人员。到2025年将建立覆盖试点地区全域、城乡兼顾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不断用心呵护患者“最后一程”。
长期医疗护理服务
费用怎么报销?
对于有高龄、失能的老年人家庭来说,长期照护不仅仅是精力、体力的考验,由于需要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经济方面的负担也是很多家庭的痛点。目前,老年医疗护理服务的报销主要有三个渠道:医保报销、民政部门补助和长护险。具体怎么报销?哪些项目可以报销?能同时享受几种报销呢?在试点过程中,广东省广州市探索建立标准统一、结果通认的综合评估制度。
今年87岁的龙挺挥老人,是广州第一批接受照护需求评估的老人之一。这两天,因为上一次的评估结果马上到期,评估员再次上门进行登记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