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摘编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期间,各界委员和参加市政协的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人民团体,聚焦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紧扣时代脉搏,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调查研究,积极通过提案为本市各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凝聚各界发展共识。经审查立案的1347件提案涵盖了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为进一步扩大政协提案工作的社会知情度和参与度,推动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我们开设【提案摘编】栏目,陆续编发部分提案内容,敬请关注。
关于顺应“新老人”消费需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提案
民建北京市委
问题及分析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化老年产品和服务供给,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社会和谐稳定。从未来趋势来看,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将从中度老龄化加速进入重度老龄化,同时面临老年人口的队列更替,即上世纪6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的“60后”将进入老年期。“新老人”群体用品市场的消费需求旺盛。“新老人”是指年龄在60至69岁的老年人。目前北京共有258.12万“新老人”,约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60%。“新老人”群体具有以下消费特点:一是消费意愿和能力较强;二是注重消费的体验、性价比和便利性;三是偏好民生产品和文化娱乐消费;四是消费生命周期长。但目前市场上提供的消费产品、文娱服务、健康管理、金融服务,还存在结构性的供需不匹配问题,不能满足老年人消费持续发展迭代的需要。
建议
1.整合现有老年消费资源,搭建老年消费服务平台
建议由市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加强与平台经济龙头企业合作,以一级平台多级联营的模式,搭建老年人消费需求与供给对接服务平台。在平台的功能设计上,要依托“生鲜果蔬”“粮油副食”“送药上门”等日常使用需求,让服务流程更加简化、内容更加“纯净”。
2.基于养老服务体系架构,打造“3N”老年消费服务网络
依托现有的社区养老驿站,积极打造养老消费服务驿站“N个新窗口”,解决“后顾之忧”。推动社区养老驿站的功能和模式“PLUS”,由市场管理部门给予工商营业注册等政策倾斜,支持合理增加老年人旅游咨询、健身、餐饮等营业内容。鼓励养老驿站与社区幼儿园、社区物业等合作,提供短期的托老、托幼服务,解决“新老人”赡养和照顾“老老人”的后顾之忧,释放旅游、文娱等消费潜能。
依托养老照料中心及养老机构,打造消费服务及产品的“N个大展台”,引导“消费需求”。发挥养老照料中心及养老机构的规模和资源优势,创新划设“新老人”活动专区,提供文化体验、休闲娱乐、观影等消费服务。通过老年用品和服务展示平台,引导老年人改变消费观念,依法保障老年人的消费权益,消除恐惧和防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