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李科文
香港特区政府今年2月19日宣布,把7间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医疗机构纳入“长者医疗劵大湾区试点计划”,让符合资格的香港长者(老人)在大湾区使用医疗劵时有更多的服务点选择。该“试点计划”将于2024年第三季度起陆续开展。
纳入“试点计划”的包括5间综合医疗服务机构和2间牙科医疗机构。其中,新增的医疗机构中有5家综合医院,包括位于广州市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以及位于中山市的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位于东莞市的东莞东华医院和位于深圳市的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
卢宠茂表示,各试点医疗机构可由今年第三季起陆续开展“试点计划”的相关安排。
范围覆盖大湾区核心城市
“试点计划为长者医疗券计划在内地带来四个突破,包括首次冲出港深,覆盖大湾区核心;首次有非港资内地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参与;首次有民营医疗机构参与;首次有牙科专业医疗机构参与。”香港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介绍,此次所选定的七间医疗机构均是经过精心策划、亦是有布局的,以期做到珠三角全覆盖,照顾在大湾区生活的港人长者。
卢宠茂表示,推行“试点计划”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为居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合资格香港长者提供更大的便利和灵活性,让他们可在更多服务点善用医疗券,满足基层医疗需要,提升健康;二是让合资格香港长者可选择跨境到深圳,甚至是大湾区内其他内地城市的医疗机构使用医疗券接受牙科服务,以回应香港长者对牙科服务的殷切需求。
这也是首次有非港资内地三级甲等医疗机构被纳入长者医疗劵大湾区试点计划。这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资源融合再进一步,内地知名三甲医院综合能力受国际化认可,香港长者在内地养老与求医也将有更多选择。
作为这轮首次被纳入的非港资内地三级甲医疗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子莲向界面新闻介绍,中山一院是广东省唯一的连续四年获三级公立医院国考A++的医院,医疗综合救治能力强。据该院统计,2023年持有香港身份证到中山一院就医约6000多人次。其中,65岁长者约2000多人次。
卢宠茂表示,香港卫生署现正与各试点医疗机构开展后续安排,包括人员培训、财务安排、系统对接等。香港特区政府也会安排港大深圳医院与各试点医疗机构分享使用长者医疗劵的经验和实际安排,务求日后运转更为顺畅。
王子莲也介绍,中山一院已与香港特区政府就长者劵的相关操作流程进行对接,但更为具体详细的指引还未出炉,其中就包括长者劵的使用流程、长者劵的支付方式、长者劵使用后的结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