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需不断完善

面对老年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养老服务需求急剧上升的现实,发展养老服务、促进“老有所养”日益成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社会保障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保障道路”,与会者围绕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等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研讨。


  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表示,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制度更加完善,养老服务投入不断加大,养老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初步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供给、社会参与、家庭尽责的养老服务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选择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


  “养老服务对象由特困老年人延伸到全体老年人,服务形式由机构为主,转变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服务主体由公办为主发展为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发力,进一步回应了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在此背景下,唐承沛强调,要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任务部署,切实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养老服务制度设计,着力推动养老服务立法,深化新时代养老服务改革发展,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养老服务制度框架体系。二是要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供给,加强养老服务设施空间科学布局,健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积极发展具备综合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打造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为老年人进一步提供就近就便、科学专业、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三是要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安全,实施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动养老机构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加快出台养老服务质量安全系列标准规范,着力推进养老服务监管规范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不过,他同时提出,当前在解决超大规模老年人口养老服务、推动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定型过程中,还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索,有不少实践难题亟待破解。


  对此问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武建力在发言中认为,养老金融对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养老金融是围绕社会养老需求进行的金融活动的总和,要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资金端探索拓展筹资渠道,不断做大做强养老基金规模,夯实社会保障的财富基础。据测算,2035年,养老基金当年的支出规模为14.2万亿元,2050年的支出规模将达到36.7万亿元,目前包含全国社保基金在内的养老金资产积累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进一步鼓励发展第二和第三支柱养老金,多渠道筹集养老储备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