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携手共绘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蓝图


人才交流频繁深入。2022年,河北省廊坊市、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签订《通武廊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建立人才合作交流机制,累计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3000余名。2023年,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首次养老服务人才线上培训班,重点围绕养老行业发展趋势、政策解读、行业标准、安全管理等内容,对1.1万余名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培训,进一步推动了京津冀养老服务人才协同发展。


协同效应持续释放。按照“政策跟着老人走”思路,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面向社会公开发布京津冀养老政策汇编、养老机构名录,联合发布50家京津冀蒙区域异地养老机构名单,为老年人跨区域异地养老提供指南。2015年至今,累计7300余名老年人在环京周边地区养老,在院老年人数从156人增长至4799人。


搭建平台,推进京津冀养老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平台作用日益凸显。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专门设置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模块,介绍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河北省、天津市等地民政部门推介养老项目,助力京津冀养老服务资源对接共享。三地共同举办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项目推介会,展览展示近70个优秀项目和优质企业。


延伸布局成势见效。聚焦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通过搭建养老服务资源供需对接平台及采取“实地考察、集中推介、跟踪服务”等方式,引导京津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和项目向河北具备条件的地区延伸布局。2023年,北京组织各部门、各区及中康养、北康养、泰康等170余个单位、共计900余人次,9次赴环京周边地区对接洽谈养老服务项目。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河北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与北京市共签订合作协议50余个,项目投资2亿余元,已落实资金1.4亿余元。


下一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将进一步深化养老服务领域协同合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作共建、同质同标”原则,以通州副中心与廊坊北三县一体化及雄安新区建设为重点,统筹发挥自身区域优势,从老年人需求出发,制定扶持政策,不断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携手推动京津冀养老服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作者:徐志军,系北京市民政局局长,京津冀养老协同专题工作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