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家庭养老目前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如何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

家庭养老仍是最重要方式

我国于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其后老龄化水平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并将于2035年前后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过去20多年里,我国老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覆盖全体居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已经建立,针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社会救助和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形成,大部分老年人在经济收入、医疗保障、福利优待等方面的保障待遇都得到提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老龄工作,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过去10年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家在社会福利事业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同时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形成了由家庭、社区、机构共同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的养老服务体系。

2007年,上海率先提出9073养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此后,9073模式成为各地进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参照目标。然而,家庭养老目前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养老模式,包括失能老年人在内的绝大多数老年人仍然依靠家庭力量照顾。

目前,我国超过一半的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包括仅与配偶同住和独居)。在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条件下,我国老年人的经济独立性日益增强,在低龄阶段及健康状况较好时期,老年空巢家庭以配偶之间的相互照料为主,老年人自己生活并不是问题。如果父母一方去世,或父母因高龄、患病或失能独自生活困难,子女才承担起照顾父母生活的主要责任。虽然存在子女与父母居住离散、子女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等困难,但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同时受中国传统孝文化影响,人们普遍将赡养父母视为子女必须承担的责任,大部分子女都为老年父母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并通过“网络家庭”“流动家庭”等灵活的居住安排和代际合作模式照顾父母,维系家庭赡养功能。

但也必须承认,目前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总体仍然较低、社会服务短缺,家庭照顾失能老年人存在诸多困难,迫切需要得到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的支持。尤其在农村地区,对失能老年人的社会服务几近空白,更有部分自理困难的老年人无人照料,家庭养老面临严峻挑战。

家庭养老面临哪些挑战

过去四十多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由5人及以上为主缩小到3人及以下为主。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家庭户均规模为4.41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下降为3.10人,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进一步下降为2.62人。空巢家庭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最主要的居住安排。在老年空巢家庭中,即使夫妇双方健康状况都不理想,甚至其中一方罹患严重疾病或失能,只要另一方尚有能力,仍然承担主要的家务和照顾工作。今后人均预期寿命还将延长,老年夫妇相互照顾的情况会更加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