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9073”格局背后,养老服务行业迎来新破局者







推动行业共建服务标准






何以“搅动”?




记者了解到,具备医疗健康、财富管理等资源整合能力的头部险企,正以“资源整合方”的角色切入居家养老赛道,能帮助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整合各类康养医疗资源,同时通过打造服务方监督体系和服务标准,解决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的痛点,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根据《麦肯锡中国退休养老金调研-2023》报告分析,保险行业在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上具有整合式的独特优势。




通过与各类服务供应商合作,险企将保单与服务绑定,连接起供需双方,解决了居家养老服务失衡的困境。




具体来看,在资源整合方面,中国平安的策略是针对老人居家的主要场景,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建议解决方案,并以三位一体的管家服务为核心,构建起“医、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十大场景养老服务。




友邦和太平人寿则分别聚焦“适老化改造、家政、照料、上门护理”、“健康管理”等细分服务领域整合资源。




同时,为了保证服务质量,保险公司还需担任“监督者”的角色,因此,保险公司自发地填补着行业标准空白。




例如,中国平安针对居家养老服务,打造了一套服务商监督体系,通过服务商品管理、订单履约管理、过程标准管理、结果管理、风险管理五大方面和十个具体的监督维度,帮助老人及其子女监督服务质量,监督服务过程。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10月,为更精准地解决护理资源短缺、服务质量参差痛点,依托其医疗健康生态圈资源和科技实力,中国平安融合了北大医疗康复服务标准,联合40多家康复护理服务商及行业内产学研专家,共同发布居家养老“护联体”,并推出“平安无忧护”产品体系。




据悉,居家养老“护联体”从服务管理规范、康复护理产品、人员认证体系、服务战略联盟、智能护理系统五个角度发力,建立起一个“标准-系统-服务-履约”闭环,助力行业标准化发展。




例如,在上门护理领域,护理人员需接受《平安服务标准》200小时上岗前入户培训并通过考核,获得结业证书才有可能获取相应资质。




“如何让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同时为身心健康提供双重保障,是推进居家养老模式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李斗表示。




据透露,除“护联体”外,平安还将发布“住连体”、“医联体”、“乐连体”,在已构建的十大场景服务基础上,聚焦核心场景服务升级;以标准及联盟共建、服务整合及质量监督等作为策略倾向,提前做好居家养老时代的服务建设和布局。




随着更多“联体”建设,意味着居家养老服务的行业标准将更为完善,所供给的服务将更为匹配实际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