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年轻人缴存个人养老金积极性为何不高?


  此外,根据媒体调查,约40%的受访者仅听说过个人养老金制度,但不了解,12%的受访者通过该调查第一次了解该制度。“大部分90后年轻人乃至大部分中国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缺乏了解,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个人养老金账户,以及该账户的设立目的和意义。”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说,这是因为部分年轻人缺乏养老储蓄观念,缺乏风险意识,未意识到未来养老可能面临的经济压力。这一方面由于他们认为距离退休还很遥远,没有做好养老准备;另一方面,则担心未来的经济形势对养老保障的影响。


  税收激励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根据相关数据,90后的平均年薪主要集中在6万~13万元之间。如此较低的收入,在个税起征点基础上加上专项扣除等,交不了多少个税。每年存满12000元个人养老金额度,很多90后实际上也难以享受到相应的税收优惠。


  年轻群体“趁早”规划养老


  1994年出生的广州市民小傅刚刚迎来自己的30岁生日,就在今年,她把规划“养老”这件事纳入了自己的人生日程。


  “父母的积蓄之前拿出来了不少给我买房,现在每月养老金刚够他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很担心他们的身体健康出现变化要用到大笔钱。”在社交媒体上,已有不少年轻人提问“攒多少钱才够养老”,有人感叹“自己四十岁才开始关注养老保险,后悔该早准备”……


  



  图源:卡乐图片 摄影/宁颖


  在父母的老年生活中,小傅也窥见了自己老年生活的光景——基础的退休金仅够日常基本生活开销,想要更好享受“夕阳红”,主要得依靠自己早年的储蓄。“而且我这一代老了和父母面临的情况可能完全不一样了。”因此,她今年去银行开立了自己个人养老金账户。


  “无论是‘90后’还是‘00后’,一旦开始工作,就应该考虑长期投资,如果不考虑代际传承,养老就是最长期的投资。”在相关学者看来,从开始工作到退休期间,有三四十年的时间跨度,年轻人提前规划养老投资十分必要。


  建议建立应急支出机制


  “对年轻人来说,提取个人养老金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政策如若允许缴存期间能提取部分个人养老金用于赡养父母等需求,将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更大。”有市民这样认为。


  基于人性化考虑和制度推广需要,专家建议建立个人养老金的应急支出机制,例如可以考虑将本人及直系亲属的重大疾病、伤残等特殊情况列为法定全额领取的条件。同时,探索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偿还债务等情形纳入部分领取的范围,以更好地平衡制度的刚性与灵活性,提高账户资金的使用效率。


  近年来,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这部分年轻劳动者收入不稳定、流动性强,养老保险参保质量不高,漏保、脱保、断保等现象突出,养老储蓄不足。”个人养老金制度应向低收入者、个体劳动者及灵活就业人员适度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