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北大教授成为24小时照护者”刷屏背后:机器人养老离我们有多远?


  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2023~2030年)》显示,按照用途,智能养老机器人可分为康复机器人、护理机器人和陪伴机器人三类。从养老阶段来看,健康和自理阶段的老人对陪伴机器人的需求较多,半自理和失能老人的需求主要为康复和护理机器人。


  此外,报告显示,从渗透率看,我国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国内智能养老机器人渗透率并不高,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机器人价格高、体积大、性价比不高,家庭消费少,对养老院等B端机构来说也构成较大预算压力;另一方面,目前智能养老机器人的功能尚未达到可以完全替代人工的水平,同时市场对机器人使用的伦理、安全性方面也存在担忧。


  诚然,机器人的伦理、安全性方面的确有待考察。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曾发布《老年人情感关怀与短视频使用价值研究报告》,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大量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基础,调研并访谈了全国2000余位老年人,指出“老年人也有进行人际联结、感受人际温暖、有情感归属、不感到孤独的需求,有‘被爱’和‘主动去爱’的需求”。


  人类情感需求复杂多变,老年人亦有情感需求。机器人虽然不会像正常人类那样因为重复劳动的工作而感到疲惫,也不会发脾气,但是它们缺乏人类的情感理解和共情能力,给予老年人情感关心与回应的能力较弱。


  此外,不少人也表示,担心机器人、智能产品具有危害性,不能全部代替人工。甚至有人提出,如果有一天机器人伤害人类该怎么办。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并非凭空臆测。


  2022年7月,俄罗斯一名7岁男孩在莫斯科参加一场国际象棋比赛时,由于对手机器人认为男孩违反了规则,于是夹住他的手造成指骨骨折。


  2023年11月7日晚,韩国一名40多岁的男子被正执行操作的机械臂挤压致死。据报道,机器人正在传输箱装的甜椒之时,该男子正在检查起重机器人的传感器,涉事机械臂因故障误把该男子认为是农产品货箱并用钳子实施操作。


  “机器人进入千家万户后,解决了一些麻烦事,又将生出一堆麻烦事。”有财经人士感慨道。如何确保机器人的使用不会侵犯个人隐私、威胁人身安全等,需要制定合适的道德准则来规范机器人的行为,类似这些问题还需要社会学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思考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