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超九成受访者满意广州养老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民政局获悉,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工委)今年委托开展的第三方民调显示,超过93.15%的受访市民对广州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表示满意。

  无论是机构养老还是社区居家养老,社会各个主体正打造因应长者需求的特色服务。据悉,广州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具有广州特色的“大城市大养老”模式,如今,全覆盖、多层次、多支撑、多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已基本形成。

  养老服务具体体现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记者为你一一解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苏赞 通讯员雷兵先、廖培金

  养老这些事

  机构养老:不仅“有得住”还要“住得好”

  近年来广州持续推动养老机构建设,让长者有得住,在“住得好”方面也是颇下功夫。

  0.25m2/人

  广州按照人均用地不少于0.25平方米的标准规划设置养老服务设施,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机构220家,床位7万张,从2016年起每千名老人床位数持续达到40张,58.4%的床位分布在中心城区,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99%。

  5000人

  广州率先建立了全市统一、困难失能优先的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以及向民办养老机构购买床位制度,三无、五保以及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的失能、高龄老人优先、无偿或低偿入住。目前,已有近5000名老年人通过轮候入住公办养老机构。

  4.5床/千人

  广州印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布局规划修编(2019-2025年)》,选址地块65处,用地面积66.69公顷,优化养老机构规划布局,城市更新、新建小区按照4.5床/千人的标准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在中心城区就近养老的愿望。

  社区养老: 推进“3+X”服务改革创新

  近年来,广州也在不断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X”(助餐配餐、医养结合、家政服务3个基础项目+若干个特色试点项目)改革创新。

  10分钟

  广州正完善服务网络,打造“10分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圈”,统筹整合日间托老中心、老年人活动站点等场地设施和资源,搭建“区综合体-街镇综合体-村居活动站点”3级实体服务平台,全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100%,今后,不到10分钟的步行路程,就能享受多元的社区养老服务。

  1036个

  广州全市长者饭堂1036个,覆盖全市街镇、村居,融入医疗护理、健康宣教等服务,助餐配餐服务满意率超过90%。此外,广州支持社会力量举办97个护理站,择优遴选确定70个试点单位,以护理站为切入口推进社区医养结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试点,依托养老服务机构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个人护理等6大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