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0日消息(记者 庞婷)6月20日,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举办。本届论坛以“创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为主题,围绕《关于完善北京市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1+N”系列政策落实情况、“老老人”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赋能养老产业升级、人才支撑激发行业发展动能、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助推“银发经济”发展等方面重点内容,全面系统展示北京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成果。
2024北京养老服务行业发展四季青论坛举办(央广网记者 庞婷 摄)
创新完善首都养老服务体系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2.6%,比2022年底增加29.7万人,平均每天净增800人。按现有人口结构推算,预计到“十五五”初期(2026年),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25%;到“十六五”初期(2031年),这一比例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养老服务,着眼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全市老年人幸福指数。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郭汉桥表示,北京市在总结推广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探索形成创新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聚焦老年人特别是“老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即以“培育一类主体、构建两种模式、实现全面覆盖”来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构建完善以“一清单、一平台、一张网”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清单”,指根据街道(乡镇)辖区内老年人各类养老服务需求,组织各类养老服务市场主体,设计形成一整套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清单。
“一平台”,指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建设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综合体。
“一张网”,指依托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整合辖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各类专业养老服务商,构建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统筹,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实体网点,加盟专业服务商为虚拟网点,覆盖区、街(乡镇)、社区全域的养老服务三级网络。
建设街乡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提供老百姓“家门口”的普惠养老服务
一年来,北京市民政局积极推新政强体系、重服务抓创新、补短板强弱项、建平台抓监管,大力推动理念转变和体系优化,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按照“政府无偿提供设施、以空间换服务”的思路,聚焦老龄化程度高、高龄和失能失智“老老人”密集区域,加大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全面布局养老服务设施集群。今年计划布局建设100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具备两类六项功能,即集中养老、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医养结合等基础功能,以及志愿服务、疾病筛查、心理服务、公益宣传等拓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