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广州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已基本形成
政策加持、业界响应,广州银发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终将转化为人们幸福养老的助力。
完善设施 精细服务 养老有了“多选题”
当前,广州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已基本形成,老街坊们能在“一碗汤的距离”内颐养天年。
在越秀区,年过七旬的陈叔每天都在“日托班”康复师的陪伴下完成记数卡和“摆积木”两套作业。在陈叔的老伴看来,动脑的机会多了,陈叔的阿尔茨海默病或许能延缓发展。
老人接受养老机构提供的认知训练在天河区,天河南街颐康中心曾为一对年过八旬的空巢老人建立家庭养老床位。通过适老化改造、制订照护计划、提供配餐服务和健康监测等方式,几个月的时间里,老两口的体重增加了,精神面貌改善了。
在增城区,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结合当地的文旅资源,推出“养老大配餐+乡村旅游”模式,让游客在游览美好风光的同时体验不同镇街的助餐配餐服务。
增城区搭建大配餐互助支持网络,让老年人在体验各街镇的助餐配餐服务之余感受美丽乡村发展变化。
广州目前已建成颐康中心178个,具备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助餐配餐等功能的颐康服务中心(站)2839个,实现村居全覆盖,“1+N”综合性基本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建成。
满足健康与吃好的需求后,在“家门口”还能发现哪些养老“新花样”?今年,越秀区民政局携手广州老博会组委会联合打造“越秀乐活体验区”,聚合全区银发产业资源,助力越秀区构建涵盖医、食、住、行、乐的银发族消费新场景。
从养老到享老,在“家门口”便可一网打尽。
汇集资源 补齐短板 农村养老也无忧
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需要调动更多资源与力量。
今年6月,民政部联合21个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强化农村基本养老服务供给,着力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水平。
在广州,2839个颐康中心(站)已覆盖全市村居,1426家长者饭堂不断向乡村延伸……民政部门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养老服务协调均衡高质量发展,让农村老人和优质养老服务的距离更近一点。
2023年年底,从化区敬老院完成“公建民营”改革,为特困人员和有需要的社会老人提供更加精细优质的养老保障服务。如今,从化区已有颐康中心8个、颐康服务站272个,助餐配餐点48个,基本养老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实现镇(街)、村(居)全覆盖。今年,从化区还将推动养老机构认知障碍(失智老人)照护床位建设,预计年底前建成225床。
从化区逐步打通农村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广州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均衡优质发展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