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旅居养老:活力老人生活新选择

今年6月6日,在第六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10个实事项目被首次推出,其中3000家以上文旅场馆“一卡通用”、长三角高铁游及旅居养老地300家以上、“一卡通”服务项目增加至70项以上、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扩增至8个以上、社区(乡镇)卫生服务中心以上的医院全部实现跨省异地直接结算……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旅居养老服务。

长三角各地康养服务设施的改善提升也推动了旅居养老“加速跑”。长三角各地整合资源,规划建设了形式多样的旅居康养中心。自2019年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发布以来,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来自江苏、浙江、安徽近40个城市的108家养老机构、近5万张床位面向长三角地区的老人开放,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入住机构。

以旅居养老为代表的银发经济,就是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扩大内需、增进老年人福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殷志刚认为,长三角旅居养老协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不仅包括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养老的居住环境,还包括一系列的配套服务。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走产业发展的道路,可以有效激活老年人的消费需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

好愿景

“近10年来,全国注册成立的旅居康养相关的市场主体超过3600家。尽管旅居养老市场规模大,但服务质量乃至项目水平都参差不齐,缺乏定位和标准使得很多机构或项目不知道如何开展相应的服务。”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现代服务业测评中心康养总监曾浩认为,当前长三角地区的旅居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资源整合不足、产业协同不够、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亟待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推动旅居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对此,长三角旅居养老联盟将携手制定旅居养老基地标准、旅居养老服务标准、引入质量认证、形成长三角旅居养老联盟公约。曾浩介绍,联盟引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编写的长三角康养旅居团体标准,三省一市共15家单位参与,明确标准化对象、涉及领域、标准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及标准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标准的名称与范围以及其核心技术要素进行调整。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成为阻碍旅居养老发展的难题。一方面,由于宣传渠道不畅或公信力不够,不少基础条件较好的康养旅居项目运营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缺乏可靠的信息来源,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相关机构和项目。针对这一问题,长三角旅居养老联盟将通过发行“旅居养老一证通”方式,实现养老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通过联手打造长三角旅居养老拳头产品,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