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托起幸福“夕阳红”——从全国两会看养老金融新图景

  截至2024年11月底,36个城市(地区)超7200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2024年,商业养老金业务市场规模已经突破千亿元。

  ——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做做养老储备规划、听听康养小课堂……位于杭州的“乐游学堂”正在成为老年客户的热门“打卡点”。光大银行杭州分行增设了养老金融课程,涵盖养老金规划、健康保险、财富管理等实用内容,越来越多老年人通过“家门口的教学”管理好自己的养老资金。

  银行的探索和实践,正是我国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持续丰富的生动写照。孙洁建议,金融机构应开发出更多产品形态丰富、适应居民多元化养老需求的终身保障养老保险产品,满足居民养老金储备需求。

  多维施策靶向赋能 共绘康养中国新景

  全国两会期间,养老金融成为代表委员和行业专家的热议话题。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既需要构筑与完善顶层设计,更需要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首先,提升第二、三支柱占比,推动“三支柱”平衡发展。孙洁建议,调整第一支柱单位缴费比例,制度性建立企业年金,鼓励单位提高企业年金缴费比例,推动尽快建立企业年金全覆盖。

  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人员的养老,是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已达95%。剩下的5%主要是灵活就业、平台就业的这部分群体。”孙洁建议,鼓励灵活就业者尽早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然后同步再参加个人养老金。

  其次,提升个人养老金吸引力,优化税收优惠等政策。信银理财养老理财团队执行总经理黄腾认为,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和养老理财产品惠及的人群还有待提高。比如很多人收入未达个税起征点,无法享受个人养老金账户带来的税收优惠。期待拓展税收优惠方式,加强对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政策支持。

  韩国强建议,进一步优化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探索一、二、三支柱养老金账户之间资金转移、个人养老金账户质押贷款等创新模式,增强账户灵活性,满足更广大居民对于养老储备资产的流动性需求。

  此外,增强养老金融普惠性,完善资本市场支持体系。孙洁建议,政府要增强养老金融普惠性,普及个人养老金知识,让每个老百姓都能看懂养老金融参与办法、如何购买符合需求的产品,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我国养老金融仍需在政策协调、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养老金融精细化发展。”朱建弟建议,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支持体系,推动资本市场更好满足多元化养老金融需求,以实现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稳健增值,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一场养老与金融的动人交响曲正在奏响,政策东风将催动更多元化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破土而出。(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