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社区养老资源 如何不再“冷热”不均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马道军
“我们这个站点面积比较小,再加上不在小区里面,不少老人嫌远,这两年来的老人越来越少,运营已经非常困难。”昨天,南京主城区一家运营十多年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
根据民政部门最新统计,南京已建成街道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超过1500个,基本实现街镇、社区全覆盖。
不过,记者探访发现,养老服务机构冷热不均现象明显:人气旺的地方,老人排队抢位;冷清的地方,偌大的活动室却空置。
在南京,超过九成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如何让更多的老人愿意“走出来”,又如何将优质服务、产品“送进去”?
优化养老设施布局,吸引更多老人走出门
在我国,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居家养老的关注点已从早期强调“居住在家中”,逐步转向社区服务和社会化服务。
但记者调查中发现,南京有些社区本来为老人单独设了一处活动空间,宽敞明亮,但是来者寥寥。空置一段时间后,这个活动空间变成了杂物间。
为何这些养老配套活动空间的利用率不高?这与选址布局有关。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赵斌就此专门做过调研。“居家老人有几大‘刚需’,吃饭、社交、配药,如果能够一站式解决,这个地方一定人气很旺。如果服务站点离得远,又没有安全的步行环境,老人基本就不愿再去了。”赵斌坦言。
反观人气旺的区域,布局往往是科学合理的。
悦华洪武养老综合服务中心位于郑和公园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中心集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邻里服务、中医颐养(中医门诊)及医疗护理中心、社区居家智慧运营服务平台、社区嵌入式认知症照护专区和药膳茶饮区于一体,同时开展养老组织孵化、志愿者工作、老年大学等专项工作,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门照护、助餐、中医康复、日间照料、机构托养等40余项服务内容。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使得居家养老服务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模式。通过优化养老设施布局,打造功能齐全、服务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才容易吸引更多老人走出来。”赵斌说。
打破养老“围墙”限制,将更多优质服务送上门
今年4月初,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一家名为“小米行大食堂”的社区食堂一下子成了老少居民的心头好,开业当天就出餐300多份。目前,“小米行大食堂”每日营业额在5000元左右,人气很旺。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行大食堂”延伸为“社区服务综合体”,嵌入图书馆、文化课堂、健康讲座等活动空间,俨然成为附近老年居民“第二个家”。
“一站式”居家养老服务让老年群体舒心更安心的场景,在南京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