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养老机器人还得要“懂”老人

能陪伴独居老人的玩具熊,能帮助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仿生手,能筛查阿尔茨海默病的评估机器人(17.4300.402.35%)……上周,首届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在亦庄举行,一大批养老机器人集体亮相,吸引了不少老年观众。

  各种门类的养老机器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人不禁对未来的养老充满憧憬。然而,研发者所推崇的各种功能,“老年体验官”却不怎么“感冒”。在他们的理解中,养老机器人最好是能帮助老人做家务,价格跟请保姆的费用差不多……显然,尽管养老机器人功能强大,却还不怎么“懂”老年人。

  近日,首届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开赛。

  几十款养老机器人覆盖了老人生活中的各个场景。

  观众体验各式机器人。

  组团亮相

  护理陪伴 展示“十八般武艺”

  近日,首届北京智能康养机器人应用大赛在亦庄举行,吸引了国内40支研发团队的53款养老机器人参加。护理照护机器人、健康监测机器人、康复训练机器人、智能陪伴机器人……各类养老机器人的组团亮相,让市民第一次得以和养老机器人“面对面”。

  大赛上,各类养老机器人纷纷展示了自己的“绝活儿”。来自北京的大艾机器人,是近年来各种康养展会的“人气选手”。这次大赛,也吸引了众多关注。“人老腿先老,我们这款产品就是针对这一痛点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工作人员介绍,这款机器人采用外骨骼技术,专注于下肢康复训练。穿戴使用时,不但可以实时显示步频、膝关节角度等参数,还可以根据身体状态智能调整步态节奏和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机器人有两个版本——一个适用于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等场景,拥有更全面的适配系统,适配不同体形、步态、肌力水平的老年人;另一个则是面向家庭的“定制轻量版”,更注重性价比,为居家康复训练提供解决方案。“我刚刚体验了一下,设备运行平稳,支撑贴合,整体感觉既安全又舒适。”一位体验者说。

  一家浙江企业研发的陪伴型健康监测机器人也人气颇高。它的外形仅有书包大小,头部是一块语音交互屏,机身设有一个精巧的磁吸式抽屉,有点像动画片里的“哆啦A梦”。打开抽屉,里面是血压仪、血糖测试仪、心电图电极片等健康监测工具,只需几十秒,就能完成多项指标的采集。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数据经过AI处理后,能够生成老人一周或一个月的健康趋势图,还可以自动上传至系统,供医生和家属远程查看。“这其实是一个‘家庭医生+贴身保姆’的结合体。”

  来自杭州的巴迪博机器人,虽然与常见的陪伴型机器人形似,却拥有阿尔茨海默病早期筛查的“绝活儿”。创始人张帅介绍,这款机器人借助高精度眼动仪,可以通过“打地鼠”等小游戏,5分钟之内完成无感化的认知评估,从而实现阿尔茨海默病的早发现、早干预。“评估阿尔茨海默病的传统办法是采用人工量表,评估一次一般需要40分钟,效率低下。”张帅介绍,评估机器人的出现,则大大提升了效率。目前,这款机器人已经在宣武医院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