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和养老社区相结合的产品,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考虑项,尤其中高净值人群对其认可度更是在上升。
不过,消费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不能因为片面关注可以入住高端养老社区的利好,而忽视合同条款,使养老成“坑老”。
200万元应缴保额入住门槛
伴随养老需求的提升,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养老规划中的一部分,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养老产品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年金保险、分红保险和万能寿险,也有保险产品和养老社区相结合的形式。
实际上,此类产品通常要求投保人购买特定保险产品并达到一定的应缴保费额度,很多保险公司将这一门槛设定在200万元,投保人满足条件后方能获得入住资格,但并不保证必然入住。消费者沙某选购养老保险产品时,就是因为片面关注可以入住高端养老社区的利好,没有注意其保险产品的合同条款,致使原有的养老金损失。
日前,北京银保监局公布的一则案例便是如此。保险消费者沙某多年前因朋友介绍某保险公司的养老保险购买后即可入住该保险公司在B地建立的高端养老社区,于是购买该公司一款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近期,由于沙某马上到达入住的约定年龄,致电保险公司咨询相关事宜,发现原计划在B地建立的养老社区工程已经搁浅,高端养老社区无法入住,遂向该保险公司投诉。
保险公司经核查得知,此款养老保险需要投保人应缴保费额度达到200万元,方能获得入住资格,沙某没有达到此条件,即使B地养老院成功建立,沙某也不能入住。但是,保险公司考虑到沙某购买保险的主要目的是入住养老社区,积极与沙某协商进行退保,最终达成一致。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建议消费者在养老保险过程中要做到明需求、挑产品、看条款。
具体而言,每个人的养老需求都不同,建议消费者一方面要计算资金需求,根据退休后的资金需求,减去退休后可获得的收入,再乘以需要商业养老保险填补的比例,即可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保额。另一方面要明确养老方式,选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养老社区养老,以及自身或长辈对养老院养老的价格环境等方面的要求。
在挑产品上,消费者首先要确定养老保险产品是偏向保障型还是理财型,要确定养老金领取方式是一次性领取还是分期领取;再次要确定养老金领取年限,在领取时间上是终身领取还是保证领取;最后如果承诺可以入住养老社区,要确定特定养老社区的建设及后续缴费情况。根据以上四个方面,消费者可结合养老需求和经济状况挑选到适合的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