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废物式”养老,正在绑架中国老人






01 打破刻板印象,

老人也可以是“壮小伙儿”

一直以来,在公交、地铁上给老人让座,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

但大连76岁老人刘增盛,却要与这个“习俗”做对抗。

他认为自己身体好,能站着就站着,不需要被区别对待。

退休后,刘增盛和朋友在旅顺开了个工作室,收藏老式放映机和胶片电影。

每天两趟地铁,一趟公交车,一来一回很难避开上班高峰。

为了不被让座,他会找个角落,脸朝外,背对乘客。

但还是常有年轻人给他让座,一来二去互相谦让,拖延许久。

为了避免尴尬,他在朋友的建议下,在胸前挂了一块写着“勿需让座”的LED显示牌。

每天上车,刘增盛还特意挺直腰板,带点理直气壮、雄赳赳的感觉。

他想告诉所有人,自己没有老,只是一个满头白发的“壮小伙儿”。

刘增盛说,不是老人就需要让座,身板硬朗的,80岁也可以不让座。

但如果有需要,即便是年轻人,也该给他们让座。

一夜之间,刘增盛“勿需让座”的照片走红网络。

不少网友赞赏他的作风,称他为“硬核老人”。

刘增盛说,他做这件事,并不是希望所有老人效仿,凡事要讲究量力而行。

他更想传递的,是一种老人和年轻人互相平等,互相理解的理念。

来源 | 央视新闻

02 他们欠缺的,

是和年龄对抗的自由

一直以来,尊老都是我国传统美德。

年轻人对待老人,要保护,要孝敬,要给他们让座。

儿女们对待年老父母,要让他们“享福”,不让他们做饭、洗碗,做家务。

初心是好的,但行为上,往往容易矫枉过正。

形成一种老人就是“老朽”,没有自理能力,需要年轻人包办一切的偏见。

以为只要给老人吃好喝好,满足生活物质和安全的需求,让他们安度余生,就是最大的孝敬。

却不曾想,这种“废物式”养老,不仅会加速衰老,更是对他们最大的羞辱。

随着物质生活提高,绝大部分老人,生活是能够自理的。

他们欠缺的,是和年龄对抗的自由。

要知道,老人最大的痛,是服老。

假设一个人能活到80岁,从退休算起,还有20-30年的时间。

如果什么都不干,就是等死,将是多么残酷的事情!

尤其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失偶、失独、失能老人。

孤独感会让他们产生厌世情绪,甚至伤及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