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周小川谈养老金改革:要更精确计算养老金缺口有多大

用N对1支付的做法解决劳动力流动的问题

现在交通发达,劳动力流动越来越普遍,农民工进城在多个地方工作过。养老金管理过去都是在省一级统筹,有的省是地市一级统筹。按照若干年前提出的办法,养老金体制中的预筹积累资金,应具有可携带性。实际上,与提高养老金可携带性相比,不如用N对1账户支付更简易。某个职工在N个地方工作过,退休时,不同地区的养老金管理者按照其工作年限中的供款向退休者支付该阶段的退休资金,包括投资运营回报(须有透明度)。从金融角度来看,由于IT科技的发展,N对1账户支付的做法变得相当容易,是可以实现的。

这跟当时东莞打工仔、打工妹离开所带走的资金不一样,因为当时只允许带走养老缴费个人账户部分,而大头还是公司上交的统筹部分。其实两部分都应该通过历史还原的计算方法放入个人账户,但可以不搞携带性。携带性操作上问题很多,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而使职工个人吃亏的问题。

此外,将来预筹积累养老金究竟是一家经营,负责保值增值;还是若干家经营,使其保值增值和透明度有一定的竞争压力,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是几家保值增值,那么这些机构之间就存在竞争和改进关系,有的机构会搞得好,有的机构会搞得差。如果仅有一家经营,搞得很差或者出现腐败等问题,基本上不会暴露也没有人能检验。比如,假如出现回报率低的问题,他说这已经做得很好了,你拿他也没有办法。如果存在着几家机构经营,则需要解决未来对具体个人退休金的多头支付问题,也可采用未来N对1支付的做法,来解决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问题。

实现养老金的高透明度

为了使养老金体系更加有效,特别是缴费的激励机制更加有效,需要实现全面的透明化。每个人都能够清清楚楚且方便地通过网络查询养老金个人账户。如果在几个地方工作过,也可以清楚地查到在几个地方养老金账户的余额,以及经营回报情况。同时也可以给参保职工选择权,选择委托哪家机构负责养老金资金经营,而且回报随时能够看得见。大家都知道,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回报甚至可以看到小数点后几位数的变化,即可以看到增值的情况。不像以前,查询这些信息成本会比较高。但实话说,养老金是长期的,并不需要非常及时地看到投资回报情况。

认真设计统筹账户在养老金三支柱中所占的比重

在统筹部分要认真地设计一下,在中国当前情况下,统筹账户在三支柱中应占的比例以及覆盖面。统筹占比需要进行比较综合的考虑,要和第二支柱、第三支柱统一考虑。而且,统筹部分也涉及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的关系。在统筹方式上,目前有对农村的低保和对城镇设计的统筹退休金。其实,国际上有多种实现统筹的政策工具,包括对支持个人账户的保收益底线的有关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