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一家老年公寓建有1000多平方米的康复大厅和各种康复设备,还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团队,同时配套医院、老年大学等。据其公开的收费标准显示,能自理、不能自理老人,每人每月费用分别约3000元、5000元,远低于京津。
赵智认为,异地养老的需求人群一类是对环境、医疗有较高要求的老年群体,这类老人主要是以能自理的中高端人群为主。另一类是收入较少,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没有子女亲属照顾,需要住养老院的老人,但以本地区消费水平,他们只能去条件较差的养老院,因此这些老人选择消费水平较低的地区入住养老院,以保证同等价格能有更好的居住环境。两类老人共同的需求就是要有便捷的医疗资源,这是他们选择异地养老机构的先决条件。
政策加持协同养老
“河北距离北京不远,交通也很方便,而且养老机构的服务、设施等条件并不比北京差。”据多数前往河北养老的北京老人反映,他们觉得花同样的钱,在河北可以找到性价比更好一点的养老机构,而且离北京的家比较近,亲属也可以随时探望,让他们并没有远离家的感觉。
位于燕郊的养老机构与北京通州仅一河之隔,即便是从北京市区前往,也有多路公交路线可选,高碑店、保定、承德等地一些养老机构也分布于北京周边。沧州泊头老年公寓虽然距北京230公里,但是乘坐高铁从北京南站到沧州西站也只需50分钟。
随着国家对“医养结合”的推进,河北养老机构也逐步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甚至有的养老机构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燕郊的养护中心已经进入了“医养结合”第二代,开启“医养康结合”养老模式,将养护中心医疗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文化娱乐服务与康复服务有机融合。该养护中心的有关责任人表示,老人异地就医医保报销等政策障碍逐渐突破,以及北京养老床位运营补贴逐步向河北养老机构延伸覆盖,成为京津冀异地养老破局的关键。
2015年年底,京津冀的三地民政部门签署了《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三方通过做好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等方面政策制度对接,协同规划养老机构等措施,共同推动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
2016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方案》出台,天津武清养老护理中心、河北三河燕达国际健康城、中标集团河北高碑店养老项目成为首批3家试点机构。试点机构收住京津冀三地户籍的老年人,除享受养老机构所在地民政部门的床位运营补贴,还叠加享受另外两地针对户籍老年人的床位运营补贴。其中,“补贴随着老人走”,京籍老年人按身体状况等条件,以每床每月300元至500元标准补贴收住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