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决定增设6家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机构,分别位于河北沧州青县、张家口、泊头等地,至此,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机构增至9家。
另外,京津冀协同养老的一个重要进步就是,老人异地就医医保报销政策障碍逐步突破。目前,河北燕郊部分养老机构的北京籍老人在当地就医可持卡直接结算。
潮流背后的壁垒
河北对京津养老资本进入一直在积极推动。2019年,河北省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京津优质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合作共建、整体搬迁等形式到河北省布局,发展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和区域性行业协会商会,探索组建区域合作平台。同时,规划建设一批康复护理、医疗保健、休闲旅居的养老服务项目。
但是,业内人士指出,一些资本在进入河北的时候,出现了养老机构同质化和重复建设的现象,有的一个地区有好几家养老机构,需要加快制定涵盖三地京津冀养老机构的专项规划,避免布局养老机构的盲目性。
同时,平衡异地养老与本地养老的关系,也是京津冀协同养老正面临的问题,河北泊头的老年公寓在成为京津冀协同养老试点机构之前,是按照当地人的收入情况来制定服务标准、收费水平;而在试点之后,随着服务标准提升,收费水平随之提高,对当地老年人而言,自然抬高了门槛。
另一方面,养老机构的运营前期投资大、回报周期长、盈利低等特点,一些养老机构如果无法按照相关政策获得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将影响养老机构对京津冀协同养老的积极性。
赵智认为,目前各地的养老政策主要围绕本地户籍的老年人,很少考虑异地养老的老年群体,对于异地养老输入压力较大的地方政府应通盘考虑本外地户籍的老年人养老需求,提供接近的政策支持;同时在国家层面上,也应考虑构建平衡输出地区和输入地区的财政负担的政策,减轻输入地区政府的财政压力。
异地养老最大的问题是医保报销问题,虽然燕郊有养老机构已经实现异地就医医保实时结算,但是河北更多的养老机构还需要北京老人或亲属携带就医证明单据回北京报销。
赵智认为,虽然国家已经实现了异地住院费用的统一结算,而且正在推动门诊费用的统一结算,但老人仍然要自行到户籍所在地办理有关手续,在养老目的地也需要自己处理一些手续问题。今后京津冀还应该在异地养老人群医疗、保险等各类手续办理方面提供便利,甚至是一站式的代办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