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哈尔滨的家政市场,位于紧缺榜首的工种就是养老护理员。”家住哈尔滨市道里区的孙女士和父亲住在一起,一周前,父亲病倒了,需要有专人护理,她连跑了5个家政公司,却仍然一无所获。“每家都说没有多余的护工人员了,我又没有别的渠道去了解,这该如何是好。”孙女士无耐地向记者诉苦道。
家庭护工难找,绝不是孙女士一个人的烦恼。11月初以来,记者在哈尔滨58同城网上看到,每天都有上百条寻找家庭护工的信息。
在近日举办的京黑家政服务対接会上,哈尔滨行大职业学校副校长侯亚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护理员需求量非常大,但是招生难始终困扰着各大职业院校,今年尤为突出,致使养老服务这一职业处于“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背景】
据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有近2.5亿老年人、4000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而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仅有30万,缺口巨大。省卫健委提供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796万,占总人口21.2%,即每5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约100万人。这些失能老人最需要护工的照料,但现状是几乎所有的养老机构都面临护工短缺的难题。
新形势下我省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如何?怎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养老护理领域?近日,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和养老机构,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记者调查】
现状一:高强度劳动与低水准薪资
“我要同时护理3位老人,每个月休息2天,每月工资3500元。每天早上5点起床,帮老人洗漱穿衣、喂药,还要陪老人散步、聊天、做康复……一天工作下来挺累的。”50岁的张艳霞在哈尔滨市松北一高端养老公寓工作了两年,她在向记者讲述一天工作辛苦的同时,还感慨说:“等我老了需要人照顾时,估计没人愿意干这活了。”
记者了解到,我省很多养老机构的护理员,一个人需要照顾多位老人,工作时间长、工资偏低,工作强度大成为普遍现象。这也是导致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一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省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李默斯告诉记者说,该校养老护理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到今年一共毕业165人,基本上每届30人。她解释道,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都去了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毕竟工资待遇是他们要考虑的很现实的因素。
现状二:职业前景不明 成长空间小
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大道上有一家养老机构,22岁的王婷婷就在这里实习,她的工作就是每天负责照顾老人们的饮食起居。在王婷婷的身边,多是40岁至50岁的女性。“我们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表示,自己以后宁愿去医院从事护士工作,也不想去做老年护理一职。”王婷婷坦言,“钱景”和前景都不明朗,对自己要不要坚持在养老护理这一行业工作也心存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