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养老变“享老” 海宁老年大学开到“家门口”

如百合社区教学点在2019年开设春季班及秋季班两季课程,共设置7门特色课:太极班、书画班、烹饪班、舞蹈班、广场舞班、柔力球班及瑜伽班,在不断拓展特色课程品牌影响的同时,充分展现学院功能,让“家门口老年大学”更具生命力。当年,春季班共注册学员175名,秋季班共注册学员173名。有学员由衷地说“这里是我们的乐园,是陶冶情操、老有所乐的理想场所。”

同时,海宁老年大学各教学点还经常以集体形式和分班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老年趣味运动会、老年人太极拳交流活动、联谊笔会、重阳节社区游园晚会……让老年人充分感受到身心放松的生活。

海宁老年大学乒乓球队队长庞叙春说,此次是他第三次来南漾村,感觉很奇妙。“4年前,我们成立了乒乓球队,每年都会组织各种活动,也会集体去参加一些市级的比赛。此次来南漾村开展友谊赛,不仅锻炼了身体,也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叫作‘高手在民间’,思想和眼界都开阔了。”

“开设‘家门口老年大学’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需要,是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要把‘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这个工作抓实抓好,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在家门口度过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海宁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大学将深入推进,计划年底前再拓展建设17个“家门口”老年大学教学点。

共建共享共赢 助力乡村振兴

剥茧子、做草鞋、搓草绳……自去年6月,南漾村文化礼堂正式启用以来,时不时总有展示“农耕文化”的活动在文化礼堂开展,这些活动的主角一般都是村里的老年人。南漾村党支部委员董伶俐表示,南漾村的老人都是农民出身,虽然如今大家都过上幸福生活,但是对于农活,老人们还是从骨子里透出一种热爱。

四季交替,活动不断。南漾村以文化礼堂为依托,根据时间节点,开展割稻比赛、采摘瓜果比赛等活动。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老年大学学员从城区来到乡村参加学习实践、文艺展演、助农惠农等活动,“农耕文化”展示活动也有了新变化。

如今,不仅村里投其所好,把“农耕文化”展示活动当成南漾村的品牌活动来开展,“家门口老年大学”也来参与,依托村级文化礼堂,整合村里党员先锋站、农田、果园等多个场地,通过党课联学、活动联办等多种形式,充分吸收村里的老党员、老同志参加各类活动,打造乡村振兴的“文化新引擎”,为南漾村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村级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前阵子 ,南漾村开展了“享农趣、觅农情、寻味乡愁”农民运动会,来自海宁老年大学的摄影队一大早就来到村里,用镜头留下秋日的水韵南漾。当天,海宁老年大学还邀请市关工委讲师团的讲师姜惠民以“尊老敬老”为主题,在南漾村举行了道德讲堂宣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