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银行发力养老第三支柱建设 产品设计短板隐现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认为,养老金账户客户与银行存款、理财客户高度重合,在财富管理的平移上有着先天的便捷性。另外,银行理财在固收方面的优势使其与养老客户追求长期限、收益稳健、波动小、不求绝对高收益的目标相吻合。

“银行养老理财产品有后发优势,产品设计方面完全可以比养老目标基金、养老保险产品更加灵活,比如针对养老客户,申购赎回方面都要能实现小额、高频的功能,以满足广大中国老年人每月领取养老金、每月赎回部分养老产品用以家庭开支的使用特点,目前能够支持此类功能的产品就比较少。”周毅钦如是说。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陈雨露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金融改革开放》文章中提到,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创新发展养老地产、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服务模式。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将数字化技术、电商平台与消费金融发展深度结合,促进数字化经济转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布局养老金融市场,对银行的产品体系、资产端配置、投资者教育均提出较高要求。

罗荣华建议,在制度安排上,需要从国家重点发展战略的高度谋划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给予机构一定的鼓励措施,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例如第三支柱个人账户税收递延制度、第三支柱账户制度、第二支柱与第三支柱的转存制度,以及产品准入监管、养老产品的销售和信息披露制度等。

对此,周毅钦举例分析称,目前银保监会在监管政策上仍没有针对养老产品的系统性顶层制度安排,各家商业银行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自由创造,产品虽然形态各异、五花八门,但没有统一的监管规则也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在倡导监管规则统一的基础上,建议银行理财在税收政策上也要和其他资管子行业的养老保障产品拉平。

刘丽娜亦指出,养老理财产品投资范围和比例等规则有待明确,在资管新规和银行理财监督管理办法等普适性法规下运作,与其他理财产品相比未有独立的政策安排。

另外,养老理财产品的稳健性也尤为重要,银行理财的资产端配置也面临较大压力。某国有银行资管部人士建议,银行可通过债券、股权等多种形式,在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参与到中长期资本市场创新金融工具的开发当中,从而提高对养老产业的配置。如通过REITs、长期股权投资等方式,利用养老基金长期限和稳定回报的特点,加大养老产业的投资,同时可以支撑整个养老产业的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