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智慧养老并不仅仅是“刷脸”用餐这么简单。8月19日,“珠海智慧养老信息平台”正式投入运营,该平台整合全市范围内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等线下养老服务资源,开通热线电话、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多种线上服务渠道,提供养老资源自主查询、智能向导、精准匹配等“一站式养老综合服务”,精准对接养老需求。4个月以来,该平台注册用户已达32833人,准入养老服务机构479家,提供服务161675人次。
针对我市所有纳入特困供养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给予每户超过3000元的适老化改造经费补贴,建立智慧化家庭养老(照护)床位,配备生命体征红外探测设备和紧急呼叫装置。目前已改造286户,累计补贴85.8万元。同时,为80岁以上户籍老人每月发放200-500元高龄老人政府津贴,2020年累计支出5837万元,累计249331人次老年人享受该政策。
依托该平台,我市养老服务实现了“三个升级”。一是咨询服务全面升级,老人足不出户便可享受政策解答、心理疏导、设施查询、服务咨询等多项便民服务;二是照护服务全面升级,为高龄、失能等困难老人发放“平安通”“一键通”等智能设备,老人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可实现一键呼救;三是智能体验全面升级,通过“人脸识别”建档,老人可在全市安装智慧餐台的老年食堂实现“刷脸吃饭”。
法治化:保障养老服务事业健康发展
2019年以来,我市先后出台《珠海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发展实施方案》《关于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若干措施》《珠海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方案》等22项政策措施,构建“1+N”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为疏解养老服务发展堵点、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提供有效政策支撑,重点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发展。
今年,我市已将《珠海经济特区社会养老服务条例》列为人大立法预备项目,运用法治化手段协调相关社会关系,为全市养老服务工作规范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推动养老服务体制性改革和前瞻性规划。
通过不懈努力,我市已初步形成了湾区化、集约化、多元化、智慧化、法治化的养老服务发展生态链,切实有效提升了珠海市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十四五”期间,珠海市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更高的标准、更优的质量继续推动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加快发展,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促进养老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