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郑秉文:如何跻身养老金大国

相较之下,中国相关数据则存在明显差距。按可比口径,剔除没有税优政策支持、不能锁定退休日的养老目标基金,并忽略保费收入很少的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2019年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基金大约为3.2万亿元。如按25%的实际持仓比例推测,8000亿元仅占沪深两市市值的1.4%,如按15%的实际持仓比例来推算,则仅占股市市值的0.8%左右。很显然,中国第二、三养老基金占资本市场的比重与21.5%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

之所以我国养老金在资本市场占比太少,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太小,仅占GDP的3.2%,而68个国家第二、三支柱养老基金占GDP比重的“世界平均水平”是34.5%,我国的占GDP比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个零头。当然,我国的“全国社保基金”也是实行市场化投资的,第一支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也有1万亿元已进入投资体系。近年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当期收入余额也逐渐进入投资体系,加上这三支养老保险基金,2019年我国各类养老保险基金在资本市场占比将大约提高一个百分点,例如按25%的实际持仓比例推算的话,大约占股市市值的2.4%。尽管这样,这个比例还是很小。

关键在于正确的顶层设计

我国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基金占GDP和资本市场的比重之小,与我国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地位很不相符,因此,虽然我国是GDP大国,但远不能说是养老金大国和资本市场强国。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具前瞻性。不遗余力地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既是打造养老金大国的需要,也是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的需要,更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

大力发展第二、三支柱养老保险无疑与外部财税政策和经济发展环境有很大关系,但在发达国家第二、三支柱养老金制度已有相当的成熟经验的条件下,就目前遇到的瓶颈来看,正确和科学的顶层设计非常关键,在其一揽子改革策略中至少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五个重要选项:

1.正确对待三个支柱之间的关系。居民在投资或购买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时,不要设置前提条件,不必要求只有参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才能建立第三支柱。我们的基本养老保险毕竟不是百分之百覆盖了全民,即使发达国家也做不到,一般来说,它的参保覆盖率小于医疗保险。如果要求居民和职工在建立第二、三支柱时必须以参加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为前提,笔者认为这是不应该的,第三支柱本来就是补充性质的,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个人养老储备,防止养老演变成社会问题。三个支柱养老金的关系不是前提设置的关系,而是并列选择的关系,不是只有参加了第一支柱才有资格建立第二支柱或第三支柱。有些群体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参加第一支柱,但如果他认为参加第三支柱方便的话就应允许他参加。这样的制度安排是国际惯例,也适合中国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