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殡葬服务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处置及疫情防控工作,保障殡葬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安全,防范疾病传播风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遗体处置工作指引(试行)》等有关规定及相关技术标准,结合殡葬服务机构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指引。
1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途径
1.1 直接传播
病原体由传染源通过咳嗽、喷嚏、谈话等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飞沫微粒一般大于5微米,飞沫传播的距离一般在1米以内。
1.2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2 新冠肺炎患者(含疑似)遗体处置
2.1 成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处置小组
2.1.1 新冠肺炎患者(含疑似)遗体接运、火化等工作,按照就近原则,由当地殡仪馆或民政部门指定的殡仪馆负责承办。
2.1.2 殡仪馆应根据需要处置的新冠肺炎患者(含疑似)遗体数量,设置小组人员组成及人数,小组至少应配备驾驶员1名、遗体接运工2名、遗体火化工1名。
2.1.3 驾驶员职责:负责安全驾驶专用运尸车并协助遗体接运工进入指定地点接运遗体。
2.1.4 遗体接运工职责:负责收殓、搬运医疗机构打包好的遗体,并协助指导家属办理死亡证明及殡仪馆内遗体火化手续。
2.1.5 遗体火化工职责:负责本小组接运来的新冠肺炎患者(含疑似)遗体火化工作。
2.1.6 参与遗体处置的工作人员均须建立个人健康信息档案,保证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并加强工作期间体温测量等身体状况监测,必要时设置专门隔离室。
2.2 遗体卫生防疫处理
新冠肺炎患者死亡后,由负责治疗患者的医疗卫生机构对遗体按照规定进行卫生防疫处理,装入不透水和密封的双层尸体袋内密封,每层密封袋外喷洒有效氯10000mg/L的消毒剂,贴上高感染风险的标签。
2.3 遗体接运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