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改革
拓展农村养老服务范围。加强农村养老服务与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衔接,推动养老服务与乡村旅游、绿色农产品开发等融合发展。依托农村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乡村养老、城乡互助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在农村兴办面向全社会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城市居民到农村养老。通过城市资源辐射农村,带动促进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均衡发展。
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到2022年,每个县打造一所以上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统筹乡镇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资源打造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安置特困人员;闲置资源可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委托给专业社会力量运营,向社会开放。推进有条件的农村敬老院增加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邻里互助式养老方式,探索建立农村幸福院、儿童之家和村卫生室共建、共享、共管机制。
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管理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服务提升养老服务能力。鼓励支持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和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为农村居家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对其家庭成员提供护理指导。建立城市与农村养老机构对口合作机制,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三、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养老+”融合产业。大力促进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到2022年,全省建成30个健康养老小镇、15个养老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规模突破200亿元,全省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数达100个以上,每个市(州)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数超过5个。
加快发展老年产品用品产业。创新优质老年用品供给,支持发展老年产品用品及适老功能性产品制造业,鼓励支持企业研发生产可穿戴、便携式监测、居家养老监护等智能养老设备以及适合老年人的日用品、食品、保健品、服饰等产品用品。出台居家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康复辅助器具配置及使用指南,推进康复辅助器具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
创新“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技术手段,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汇聚线上线下资源,精准对接需求与供给,为老年人提供“菜单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培育服务新业态。启动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养老机构,到2022年,打造5个省级、15个市级智慧健康养老试点示范养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