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 新闻中心
抱团养老10年后散伙了,75岁老人:最初很美好,后期弊端多

期间,我们三姐妹谁不舒服了,我们一起帮扶着度过。老姐姐住过几次院,都是我们陪伴着她,安慰着她。

我们最初的那几年都非常的好,随着年岁的增大,或许是家庭里各种变故吧,我发现,老姐姐的脾气有些改变,如果我和小李那里做的不好,她能够唠叨我们一整天,而且,还跟个家长一样,不许我们这样,不许我们那样。

我们一开始觉得是老姐姐岁数大些,脾气成了老小孩,所以尽量迁就她些。后来,慢慢地,她总是跟我们发火,还算计起平时的生活费和谁干活多少的事情。

其实,我们也能够理解老姐姐的心思,我们三个的年纪都老了,真的有些事情需要别人来帮忙了。我和小李跟老姐姐商量,是不是可以请个钟点工回来做饭收拾卫生。

老姐姐不愿意,她觉得这笔钱给钟点工是浪费,三个人各自都多做点,也就过去了。可我和小李觉得,我们的条件又不是不好,何必让自己的晚年那么辛苦呢?

姐姐搬走后我们才从别人口中知道,老姐姐把自己的养老钱给了儿子换大房子了,自己的退休金也拿出部分贴补了儿子,所以,老姐姐才不愿意请钟点工。

其实,老姐姐说出来,我和小李都会不让她出这部分钱的,可人老了,更在意自己的面子和尊严,不希望别人同情自己,自尊心比年轻时更重。

后来,我跟小李商量去找家不错的医养结合的养老院,那里什么都有,适合人到晚年的老人。我们跟各自的子女商量后,携手一起去了养老院,我们还可以一起作伴。

怎么说呢?抱团养老最初的时候真的非常美好,也是个理想的养老方式,但,适合有一定经济基础,彼此消费观和人生观相同的人,能够同频共振,彼此合得来。

在彼此身体都还不错的时候,抱团养老是快乐幸福美好的,如果有人身体欠佳,或者不能自理了,还是需要找自家的子女养老,或者去养老院。毕竟抱团的人也是老人,精力体力都跟不上的。

未雨绸缪地提前为自己的养老做好规划才好,这样即使真的到了晚年,才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

趁着还有能力的时候,尽量多为自己储蓄些养老金,因为真正到了晚年,指望退休金养老,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自己手里有,心里才能够踏实安稳,尤其是面对疾病的时候,不至于思考去哪里找钱看病。

其次要与子女把关心相处的融洽些,“母慈子孝”才能够在晚年时享受到家庭里的亲情温暖,如果做不到这样的话,到了晚年家庭关心一地鸡毛,谈什么快乐幸福养老。尤其是多子女的家庭,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这样才能子女们对你尊重敬重,要不伤了心的子女,即使孝顺,也是带着怨气的,那样谁的心里都不痛快,辜负了父母子女一场情缘。